高手小说网提供宋史最快更新火热版阅读 |
![]() |
|
高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11172 |
上一章 九十一百一卷 下一章 ( → ) | |
◎职官六 ○殿前司 侍卫亲军 环卫官 皇城司 三卫官 客省引进 四方馆 东西上阁门 带御器械 人內內侍省 內侍省 开封府 临安府 河南应天府 次府节度使 承宣观察防御等使 【殿前司】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而有都点检、副都点检之名,在都指挥之上,后不复置,⼊则侍卫殿陛,出则扈从乘舆,大礼则提点编排,整肃 ![]() 骑军有殿前指挥使、內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 ![]() 元祐七年,签书枢密院王严叟言:"祖宗以来,三帅不曾阙两人,若殿帅阙,难于从下超补,姚麟系殿前都虞候,合升作步军副都指挥使。"绍圣三年,诏:"殿前指挥使金 ![]() 渡江后,都指挥间虚不除,则以主管殿前司一员任其事。其属有⼲办公事、主管 ![]() ![]() 乾道中,臣僚言:"三衙军制名称不正,以旧制论之,军职大者凡八等,除都指挥使或不常置外,曰殿前副都指挥使、马军副都指挥使、步军副都指挥使。次各有都虞候,次有捧⽇、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秩秩有序,若登第然。降此而下,则分营、分厢各置副都指挥使。边境有事,命将讨捕,则旋立总管、钤辖、都监之名,使各将其所部以出,事已复初。今以宿卫虎士而与在外诸军同其名,以统制、统领为之长,又使遥带外路总管、钤辖,皆非旧典。所当法祖宗之旧,正三衙之名,改诸军为诸厢,改统制以下为都虞候、指挥使,要使宿卫之职,预有差等,士卒之心,明有所系,异时拜将,必无一军皆惊之举。"时不果行。淳熙以后,四厢之职多虚,而殿司职、司有权管⼲,有时暂照管之号,愈非乾道以前之比矣。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掌马军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戌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今;侍卫扈从,及大礼宿卫,所掌如殿前司官。所领马军,自龙卫而下有左右四厢都指挥使,龙卫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候、承勾、押官,各以其职隶于马军司。政和四年,诏以马军都指挥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在正任观察使之上,马军都虞候在正任防御使之上。 中兴后。置主管侍卫马军司一员。其属有⼲办公事、淮备差遣、点检医药饭食各一员。掌出戌建康,差主管机宜文字一员,掌马军之政令。凡出⼊扈卫、守宿以奉上,开收阅习、转补以励下,如殿前司。凡名籍核其在亡,过则以法绳之,有巡防敕应,则纠率差拨龙卫四厢隶焉。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掌步军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戌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侍卫扈从,及大礼宿卫,如殿前司。所领步军、自神卫而下有左右四厢都指挥使,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候、承勾、押官,各以其职隶于步军司。政和四年,诏以步军都指挥使、步军副都指挥使在正任观察使之上,虞候在正任防御使之上。 中兴后,置主管侍卫步军司一员。其属有⼲办公事二员。淮备差遣、点检医药饭食各一员,掌步军之政令。凡出⼊扈卫、守宿以奉上,开收阅习、转补以励下,如殿前司。凡名籍校其在亡,过则以法绳之,有巡防敕应,则纠率差拨神卫四厢隶焉。 【环卫官】左、右金吾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中郞将 郞将 左、右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中郞将 郞将 左、右骁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左、右武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左、右屯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左、右领军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左、右监门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左、右千牛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中郞将 郞将 诸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并为环卫官,无定员,皆命宗室为之,亦为武臣之赠典。大将军以下,又为武官责降散官。政和中,改武臣官制,而环卫如故,盖虽有四十八阶,别无所领故也。靖康元年,诏以武安军节度使钱景臻等为左金吾卫上将军,保信军节度使刘敷等为右金吾卫上将军,用御史中丞陈过庭言,遵艺祖开宝初罢王彦超、武行德等归环卫故事也。其 ![]() 【皇城司】⼲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內侍都知、押班充。掌宮城出⼊之 ![]() ![]() 【三卫官】三卫郞一员,秩比太中大夫。中郞为之贰,文武各一员,秩比朝议大夫。博士二员,主簿一员。亲卫府郞十员,中郞十员;勋卫府郞十员,中郞十员;翊卫府郞二十员,中郞二十员;文武各四十员。三卫郞治其府之事。率其属⽇直于殿陛,长在左,立起居郞之前;贰分左右,文东武西,立都承旨之后,仗退,治事于府。博士掌孝道,校试三卫所习文武之艺。亲卫立于殿上两旁,勋卫立于朵殿,翊卫立于两阶卫士之前。三卫郞依给、舍,中郞依少卿,馀依寺丞。亲卫官以后妃嫔御之家有服亲,及翰林学士并管军正任观察使以上子孙;勋卫官以勋臣之世、贤德之后有服亲,太中大夫以上及正任团练使、遥郡观察使以上;翊卫官以卿监、正任刺史、遥郡团练使以上,并以为等。其将校、十将、节级等应合行事件,比第四指挥及见行条贯。六年三月,应臣僚辄带售雇人⼊宮门,罪赏并依宗室法,将带过数止坐本官,若兼领外局,所定人从非随本官辄⼊者,依阑⼊法。十一月,诏嘉王楷差提举皇城司整肃随驾 ![]() ![]() 中兴初,为行营 ![]() ![]() ![]() 客省、引进使 客省使、副使各二人。掌国信使见辞宴赐及四方进奉、四夷朝觐贡献之仪,受其币而宾礼之,掌其饔饩钦食,还则颁诏书,授以赐予。宰臣以下节物,则视其品秩以为等。若文臣中散大夫、武臣横行刺史以上还阙朝觐,掌赐酒馔。使阙,则引进、四方馆、閤门使副互权。大观元年,诏客省、四方馆不隶台察。政和二年,改定武选新阶,乃诏客省、四方馆、引进司、东、西上閤门所掌职务格法。并令尚书省具上。又诏⾼丽已称国信,改隶客省。靖康元年,诏客省、引进司、四方馆、西上閤门为殿庭应奉,与东上閤门一同隶中书省,不隶台察。 引进司使、副各二人。掌臣僚、蕃国进奉礼物之事,班四方馆上。使阙,则客省、四方馆互兼。 【四方馆使】二人。掌进章表,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冬至、朔旦庆贺起居章表,皆受而进之。郊祀大朝会,则定外国使命及致仕、未升朝官⽗老陪位之版,进士、道释亦如之。掌凡护葬、赙赠、朝拜之事。客省、四方馆,建炎初并归东上閤门,皆知閤总之。 东、西上閤门 东上閤门、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宣赞舍人十人,旧名通事閤人,政和中改。祗候十有二人。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使、副承旨禀命,舍人传宣赞谒,祗候分佐舍人。凡文武官自宰臣、宗室自亲王、外国自契丹使以下朝见谢辞皆掌之,视其品秩以为引班、叙班之次,赞其拜舞之节而纠其违失。若庆礼奉表,则东上閤门掌之; ![]() 元丰七年,诏客省、四方馆使、副领本职外,官最⾼者一员兼领合门事。元祐元年,诏客省、四方馆、閤门并以横行通领职事。绍圣三年,诏看班祗候有阙,令吏部选定,尚书省呈人材,中书省取旨差。崇宁四年,诏閤门依元丰法隶门下省。大观元年,诏閤门依殿中省例,不隶台察。政和六年,诏宣赞播告,直诵其辞。靖康元年,诏閤门并立员额。监察御史胡舜陟奏:"閤门之职,祖宗所重:宣赞不过三五人,熙宁间,通事舍人十三员。祗候六人,当时议者犹以为多。今舍人一百八员,祗候七十六员,看班四员,內免职者二百三员,由宦侍恩幸以求财,朱勔⽗子卖尤多,富商豪子往往得之。真宗时,诸王夫人因圣节乞补閤门,帝曰:"此职非可以恩泽授。"不许。神宗即位之初,用宮邸直省官郭昭选为閤门祗候,司马光言:"此祖宗以蓄养贤才,在文臣为馆职。"其重如此,今岂可卖以求财,乞赐裁省。"故有是诏。 旧制有东、西上閤门,多以处外戚勋贵。建炎初元,并省为一,其引进司、四方馆并归閤门,客省循旧法,非横行不许知閤门。绍兴元年,帝以朱钱孙藩邸旧人,稍习仪注,命转行横行一官,主管閤门。又曰:"藩邸旧人,自內侍及使臣皆不与行在职任,止与外任,篯孙以閤门无谙练人,故留之。"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官未至者,即称同知閤门事同兼客省、四方馆事,以除授为序,称同知者在知閤门之下。宣赞舍人任传宣引赞之事,与閤门祗候并为閤职,间带点检閤门薄书公事。绍兴中,许令供职,注授內外合⼊差遣,阙到然后免供职。其后供职舍人员数稍冗,裁定以四十员为额。 乾道六年,上 ![]() 【带御器械】宋初,选三班以上武⼲亲信者佩櫜鞬、御剑,或以內臣为之,止名:御带"。咸平元年,改为带御器械。景祐二年,诏自今无得过六人。庆历元年,诏遇阙员,曾历边任有功者补之。中兴初,诸将在外多带职,盖假 ![]() ![]() 【⼊內內侍省 內侍省】宋初,有內中⾼品班院,化五年,改⼊內內班院,又改⼊內⻩门班院,又改內侍省⼊內內侍班院。景德三年,诏:"东门取索司可并隶內东门司,馀⼊內都知司;內东门都知司、內侍省⼊內內侍班院可立为⼊內內侍省,以诸司隶之。"宋初,有內班院,淳化五年,改为⻩门,九月,又改內侍省。 ⼊內內侍省与內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內省尤为亲近。通侍 ![]() 熙宁中,⼊內內侍省內侍省都知、押班遂省,各以转⼊先后相 ![]() ![]() ![]() ![]() 其属有:御药院,勾当官四人,以⼊內內侍充,掌按验方书,修合药剂,以待进御及供奉 ![]() ![]() ![]() ![]() ![]() ![]() 中兴以来,深惩內侍用事之弊,严前后省使臣与兵将官往来之 ![]() ![]() 【开封府】牧、尹不常置,权知府一人,以待制以上充。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若承旨已断者,刑部、御史台无辄纠察。屏除寇盗,有 ![]() ![]() 其属有判官、推官四人,⽇视推鞫,分事以治。而佐其长,领南司者一人,督察使院,非刑狱讼诉则主行之。司录参军一人,折户婚之讼,而通书六曹之案牒。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参军各一人,视其官曹分职莅事。左右军巡使、判官各二人,他掌京城争斗及推鞫之事。左右厢公事⼲当官四人,掌检覆推问,凡斗讼事轻者听论决。领县十有八,镇二十有四,令佐、训练、征榷、监临、巡警之官,知府事者率统隶焉。分案六,置吏六百。 开封典司毂下,自建隆以来,为要剧之任。至熙宁间,增给吏录, ![]() 崇宁三年,蔡京奏:"乞罢权知府,置牧一员、尹一员,专总府事;少尹二员,分左右,贰府之政事。牧以皇子领之。尹以文臣充,在六曹尚书之下、侍郞之上。少尹在左右司郞官之下、列曹郞官之上。以士、户、仪、兵、刑、工为六曹次序,司录二员,六曹各二员,参军事八员。开封、祥符两县置案仿此。易胥吏之称,略依《唐六典》制度。"又请移开封府治所于旧尚书省,从之。(太宗、真宗尝任府尹,自到道后,知府者必带"权"字,蔡京乃以潜邸之号处臣下,建置曹官以上凡十六员,比旧增要官十一员,)五年,诏开封府属官参军待并依旧员额。大观元年,要孝寿乞增置府学博士一员。从之。诏:"开封六职闲剧不同,如士曹之官,唯主到罢批书,而刑、户事繁,自今凡士之婚田斗讼皆在士曹,馀曹仿此。"二年,诏皇领牧,录令如执政官,又诏天下州郡并依开封府分曹置掾。政和二年,复置开封府学钱粮官一员。五年,盛章奏:乞依尚书六部置架阁主管官一员。宣和元年,聂山奏:司录、六曹官乞依省部少监封叙。诏修⼊条令。 【监安府】旧为杭州,领浙西兵马铃辖,建炎三年,诏改为临安府,其守臣令带浙西同安抚使。时置帅在镇江府,绍兴驻驆安遂正称安抚使置知府一员、通判二员,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节度推官、观察推官、观察判官、录事参军、左司理参军、右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各一员。 本府掌畿甸之事,籍其户口,均其赋役,颁其 ![]() 领县九,分士、户、仪、兵、刑、工六案。內户案分上、中、下案,外有免役案、常平案、上下开拆司、财赋司、大礼局、国信司、排办司、修造司,各治其事。置吏:点检文字、都孔目官、副孔目官、节度孔目官、观察孔目官各一名,磨勘司主押官、正开拆官、副开拆官各一人,下名开拆官二名,押司官八人,前后行守分二十一人,贴司三十人。 乾道七年,皇太子领尹事,废临安府通判、签判职官。置少尹一员,⽇受民词以⽩太子,间⽇率僚属诣宮禀事。置判官二员、推官三员。有旨,少伊比仿知府,判官比通判,推官比幕职官,其统临职分,并照从来条例。九年,皇太子解尹事,临安府知、通、签判、推判官并依旧置。既据保义郞赵礼之状:"临安府依条合置兵马监押一员。经任监当四员,初任监当阙一员,昨皇太子领府尹更不差注,今既辞免,乞将宗室添差员阙⾐旧。"从之。淳熙三年,诏罢备摄官,惟缉捕使臣十二员、听候差使六员许令辟置。嘉泰四年,诏临安府添差不厘务总管路钤二十员。州钤辖、路分都监、副都监二十员。正、副将十五员。安抚司淮备将领十五员,州都监以下十员。共以八十员为额。寻减总管路铃五员。开禧三年,复省罢总管、路分共六员。 【河南应天府】牧 尹 少尹 司录 户曹 法曹 士曹 尹以下掌同开封会,尹阙则置知府事一人,(以郞中以上充,二品以上曰判府。次府及节度州淮此。)通判一人,(以朝官充。)判官、推官各一人,(或以京朝官签书。)使院牙职、左右军巡悉同开封,而主、典以下差减其数。户曹通掌府院户籍、考课、税赋,法曹专掌谳议,士曹或荫叙起家,不常置。(诸州府同。至道初,罢司理院,州置司士,取官吏強慢者为,给簿、尉奉。)助教有特恩而受者,不厘务。 【次府】牧 尹 少尹 司录 户曹 法曹 士曹 司理 文学 助教 牧、尹以下所掌并同开封,(大中祥符八年,以楚王为兴元牧,其后又为京兆、江陵牧,自余无为者。)尹阙则知府事一人,(以朝官及刺史以上或诸司使充。)通判一人,(以京朝官充。乾德初,诸州置通判,统治军、州之政,事得专达,与长吏均礼。大藩或置两员。户少事简有不置者,正刺史以上州知州,虽小处亦特置。)使院牙职事并同前。 【节度使】宋初无所掌,其事务悉归本州知州、通判兼总之,亦无定员。恩数与执政同。初除,锁院降⿇,其礼尤异,以待宗室近属、外戚、国壻年劳久次者。若外任,除殿帅始授此官,亦止于一员;或有功勋显著,任帅守于外,及前宰执拜者,尤不轻授。又遵唐制,以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中书门下平章事,皆谓之使相,以待勋贤故老及宰相久次罢政者;随其旧职或检校官加节度使出判大藩,通谓之使相。元丰以新制,始改为开府仪同三司。旧制,敕出中书门下,故事之大者使相系衔。至是,皆南省奉行,而开府不预。 八年,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韩绛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元祐五年,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为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充护军国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自崇宁五年司空、左仆 ![]() 中兴,诸州升改节镇凡十有二。是时,诸将勋名有兼两镇、三镇者,实为希阔之典。(宋朝元臣拜两镇节度使者才三人:韩琦、文彦博、中兴后吕颐浩是也。三公卒辞之。而诸大将若韩、张、吕、岳、杨刘之流,率至两镇节度使,其后加到三镇者三人:韩世忠镇南、武安、宁国,张俊静江、宁武、静海,刘锜护国、宁武、保静。)其后相承,宰执从官及后妃之族拜者不一。然自建炎至嘉泰,宰相特拜者六人,吕颐浩、张浚、虞允文皆以勋,史浩以旧,赵雄、葛邲以恩。执政一人,(叶右丞梦得。)从官二人而已。(张端明澄、杨敷学倓。)惟绍兴中曹勋、韩公裔,乾道中曾觌,嘉泰中姜特立、谯令谯,皆以攀附恩泽,亦累官至焉,非常制也。 【承宣使】无定员,旧名节度观察留后。政和七年,诏:"观察留后乃五季藩镇官以所亲信留充后务之称,不可循用,可冠以军名,改为承宣使。"唐有留后,五代因之,宋初,留后、观察皆不得本州刺史。大中祥符七年,令有司检讨故事,始复带之。 【观察使】无定员。初沿唐制置诸州观察使。凡诸卫将军及使遥领者,资品并止本官叙,政和中,诏承宣、观察使仍不带持节等。 【防御使】团练使 诸州刺史 无定员。靖康元年,臣僚言:"遥郡、正任恩数辽绝,自遥郡适正任者,合次第转行。今自遥郡与落阶官而授正任,直超转本等正官,是皆 ![]()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高手小说网提供脱脱、阿鲁图等最新小说宋史未减删章节未减删减全文阅读,宋史是脱脱、阿鲁图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火热版阅读,高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未减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