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小说网提供宋史最快更新火热版阅读 |
![]() |
|
高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20377 |
上一章 七十七卷 下一章 ( → ) | |
张方平 王拱辰 张 赵概 胡宿(子宗炎 从子宗愈 宗回)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即归之,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郞、知昆山县。又中贤良方正,选迁著作佐郞、通判睦州。 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 ![]() ![]() 夏竦节制陕西并护诸将,四路以禀复失事机,且诏使出师,逗遛不行。及丰州陷,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竦独不预,方平劾罢之,而请四路帅臣,各自任战守。西师久未解,元昊亦困弊,方平言:"陛下犹天地⽗⺟也,岂与⽝豕豺狼较乎?愿因郊赦,引咎示信,开其自新之路。"帝喜曰:"是吾心也。"是岁,改庆历赦书,敕边吏通其善意,元昊竟降。既,以修起居注使契丹。契丹主顾左右曰:"有臣如此,佳哉"骑而击球于前,酌⽟卮饮之,且赠以所乘马。还,知制诰,权知开封府。府事丛集,前尹率书板识之,方平独默记决遣,无少差忘。进翰林学士。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议者不可。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強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 初,王拱辰议榷河北盐,方平见曰:"河北再榷盐,何也?"帝曰:"始立法耳。"方平曰:"昔周世宗以盐课均之税中,今两税盐钱是也。岂非再榷乎?"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河朔⽗老 ![]() ![]() 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方平既条对,又独上数千言,大略以为:"祥符以来,务为姑息,渐失祖宗之旧。取士、任子、磨勘、迁补之法坏,命将养兵,皆非旧律。国用既窘,则政出多门;大商豪民乘隙 ![]() ![]() ![]() 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在南诏,将⼊寇,摄守亟调兵筑城,⽇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得邛部川译人始造此语者,枭首境上,而流其余 ![]() 复以三司使召。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减铸铁钱十余万缗。又建言:"家国都陈留,当四通五达之道,非若雍、洛有山川⾜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汴带引淮、江,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故⽔行地中。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以塞,今仰而望焉,是利寸尺而丧丘山也。"乃画上十四策。富弼读其奏,漏尽十刻,帝称善。弼曰:"此国计大本,非常奏也。"悉如其说行之。 迁尚书左丞、知南京。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 ![]() 英宗立,迁礼部尚书,请知郓州。还,为学士承旨。帝不豫,召至福宁殿,帝冯几言,言不可辨。方平进笔请,乃书云:"明⽇降诏,立皇太子。"方平抗声曰:"必颍王也,嫡长而贤,请书其名。"帝力疾书之,乃退草制。 神宗即位,召见,请约山陵费,帝曰:"奉先可损乎?"对曰:"遗制固云,以先志行之,可谓孝矣。"又请差减锡赉,以乾兴为准,费省什七八。方平进诏草,帝亲批之,曰:"卿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又善以丰为约,意博而辞寡,虽《书》之训诰,殆无加也。"其见称重如此。 拜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司马光疏其不当用,不听。光解中丞,曾公亮议用王安石,方平以为不可。数⽇,遭⽗忧,服阕,以观文殿学士留守西京。⼊觐,留判尚书都省,力请知陈州。安石行新法,方平陛辞,极论其害,曰:"民犹⽔也,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若新法卒行,必有覆舟、自焚之祸。"帝怃然。 韩绛主西师,庆卒 ![]() ![]() ![]() 契丹泛使萧禧来议疆事,临当辞,卧驿中不起。方平谓枢密使吴充曰:"但令主者⽇致馈勿问,且使边郡檄其国可也。"充启从之,禧即行。除中太一宮使。 王安石弛铜 ![]() ![]() ![]() ![]() ⾼丽使过府,长吏当送 ![]() 新法鬻河渡坊场,司农并及祠庙,宋阏伯、微子庙皆为贾区。方平言:"宋王业所基,阏伯封于商丘,以主大火;微子为始封之君,是二祠者,亦不得免乎?"帝震怒,批牍尾曰:"慢神辱国,无甚于斯!"于是天下祠庙皆得不鬻。数请老,以太子少师致仕。官制行,废宣徽使,独命领之如故。哲宗立,加太子太保。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赠司空。遗令毋请谥,尚书右丞苏辙为请,乃谥曰文定。 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且曰:"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平居未尝以言徇物、以⾊假人。守蜀⽇,得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异之。尝荐轼为谏官。轼下制狱,又抗章为请,故轼终⾝敬事之,叙其文,以比孔融、诸葛亮。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一时。守宋都⽇,富弼自亳移汝,过见之曰:"人固难知也。"方平曰:"谓王安石乎?亦岂难知者!方平顷知皇祐贡举,或称其文学,辟以考校。既⼊院,凡院中之事,皆 ![]()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元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赐以今名。通判怀州,⼊直集贤院,历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刘六符尝谓贾昌朝曰:"塘泺何为者?一苇可杭,投箠可平;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即可路矣。"仁宗以问拱辰,对曰:"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至是,又使六符来,求关南十县,斥太宗伐燕为无名,举朝莫知所答。拱辰曰:"王师征河东,契丹既通使,而寇石岭关以援贼。太宗怒,遂回军伐之,岂谓无名?"乃作报书曰:"既 ![]() 权知开封府,拜御史中丞。夏竦除枢密使,拱辰言:"竦经略西师,无功称而归。今置诸二府,何以厉世?"因对,极论之。帝未省,遽起,拱辰前引裾,乃纳其说,竦遂罢。又言:"滕宗谅在庆州,所为不度,而但降秩守虢,惧边臣则效,宜施重责。"未听,即家居,求自贬。乃徙宗谅岳州,敕拱辰赴台。⼊见,帝曰:"言事官第自举职,勿以朝廷未行为沮己,而轻去以沽名。自今有当言者,宜力陈毋避。" 僧绍宗以铸佛像惑众,都人竞投金冶中,宮掖亦出赀佐之。拱辰言:"西师宿边,而财费于不急,动士心,起民怨。"诏亟 ![]() ![]() 复以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坐举富民郑旭,出知郑州,徙澶、瀛、并三州。数岁还,为学士承旨兼侍读。帝于迩英阁置《太玄经》、蓍草,顾曰:"朕每阅此。卿亦知其说乎?"拱辰具以对,且曰:"愿陛下垂意《六经》,旁采史策,此不⾜学也。" 至和三年,复拜三司使。聘契丹,见其主混同江,设宴垂钓,每得鱼,必酌拱辰酒,亲鼓琵琶以侑饮。谓其相曰:"此南朝少年状元也,⼊翰林十五年,故吾厚待之。"使还,御史赵抃论其辄当非正之礼,"异时北使援此以请,将何辞拒之?"湖南转运判官李章、知潭州任颛市死商真珠,事败,具狱上,拱辰悉⼊珠掖庭。抃并劾之。除宣徽北院使,抃言:"宣徽之职,本以待勋劳者,唯前执政及节度使得为之,拱辰安得污此选?"乃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历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积官至吏部尚书。 神宗登极,恩当转仆 ![]() ![]() 元丰初,转南院使,赐金方团带。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三路籍民为保甲,⽇聚而教之, ![]() ![]() 哲宗立,徙节彰德,加检校太师。是年薨,年七十四。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懿恪。 论曰:方平、拱辰之才,皆较然有过人者,而不免司马光、赵抃之论。岂其英发之气,勇于见得,一时趋乡未能尽适于正与?及新法行,方平痛陈其弊,拱辰争保甲,言尤剀切,皆谔谔不少贬,为国老成,望始重矣。若方平识王安石于辟校贡举之时,而知其后必 ![]() 张昪字杲卿,韩城人。举进士,为楚邱主簿。南京留守王曾称其有公辅器。累官度支员外郞。夏竦经略陕西,荐其才,换六宅使、泾原秦凤安抚都监。未几,以⺟老,求归故官,得知绛州,改京西转运使。知邓州,又以⺟辞。或指为避事,范仲淹言于朝曰:"张昪岂避事者?"乃许归养。历户部判官、开封府推官,至知杂御史。 张尧佐缘恩骤用,知开封府;內侍杨怀敏夜直 ![]() ![]() ![]() 初,青唐蕃部蔺毡,世居古渭,积与夏人有隙,惧而献其地。摄帅范祥无远虑,亟城之。诸族畏其 ![]() 至和二年,召兼侍读,拜御史中丞。刘沆在相位,以御史范师道、赵抃尝攻其恶, ![]() ![]() ![]() 契丹主宗真遣使赍其画像来,求帝画像,未报而死。子洪基立,以为请,诏昪报聘,谕使更致新主像。契丹 ![]() ![]() 英宗立,请老,帝曰:"太尉勤劳王家,讵可遽去?"但命五⽇一至院,进见无蹈舞。司马光上疏言:"近岁以来,大臣年⾼者皆不敢自安其位,言事者 ![]() ![]()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为一时名辈称许。中进士第,通判海州,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五丈,以障其冲,⽔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 加直集贤院、知青州。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监密州酒。知滁州,山东有寇李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民 ![]() 召修起居注。欧 ![]() ![]() 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求知苏州,终⺟丧,⼊为翰林学士。聘契丹,契丹主会猎,请赋《信誓如山河诗》"诗成,亲酌⽟杯为概劝,且授侍臣刘六符素扇,写之纳袖中,其礼重如此。还,兼侍读学士。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 ![]() 以龙图阁学士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御药院內臣有寄资至团练使者,谓之暗转。概请明限以年,诏俟出院优迁之,毋得累寄。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唯卿有志 ![]()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 ![]() ![]() 概初名禋,尝梦神人金书名簿有"赵概",遂更云。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将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 ![]() 久之,为两浙转运使。召修起居注、知制诰。⼊內都知杨怀敏坐卫士之变,斥为和州都监,未几,召⼊复故职。宿封还词头,且言:"怀敏得不穷治诛死,已幸,岂宜复在左右?"命遂寝。 庆历六年,京东、两河地震,登、莱尤甚。宿兼通 ![]() ![]() ![]() ![]() ![]() ![]() ![]() ![]() ![]() ![]()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迁翰林学士,知审官、刑院。李仲昌开六塔河,民被害,诏狱薄其罪。宿请斩以谢河北,仲昌由是南窜。衮国公主下降,将行册礼。宿谏曰:"陛下昔封两长主,未尝册命,今施之 ![]()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 ![]() ![]() ![]()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蔵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 ![]() ![]() 宿为人清谨忠实,內刚外和,群居不哗笑,与人言,必思而后对。故临事重慎,不辄发,发亦不可回止。居⺟丧三年,不至私室。其当重任,尤顾惜大体。在审官、刑院,择详议官,有在选中者,尝监征榷,以⽔灾负课。同列谓小累不⾜⽩,宿竟⽩之,而荐其才⾜用,仁宗听纳。同列退而诮曰:"公固 ![]() 子宗炎,从子宗愈、宗回。 宗炎字彦圣,由将作监主簿锁厅登第。为国子大宗正丞、开封府推官、考功吏部郞中。旧制,选人改京官,举将小絓吏议,辄尼不行。宗炎请先引见,俟举者罪即追止,从之。 哲宗崩,辽使来吊祭,宗炎以鸿胪少卿迓境上。使者不易服,宗炎以礼折之,须其听命,乃相见。暨还,升为卿。初,⽗宿使辽,辽人重之。其后宗炎婿邓忠臣迓客,客问:"中外尝有充使者否?"忠臣以宿告,且言:"前使鸿胪,其子也。"客叹:"胡氏世不乏人。"俄以直龙图阁知颍昌府,历密州而卒。 宗炎善为诗,藻思清婉。欧 ![]() 宗愈字完夫,举进士甲科,为光禄丞。宿得请杭州,英宗问:"弟子谁可继者?"以宗愈对。召试学士院。 神宗立,以为集贤校理。久之,兼史馆检讨,遂同知谏院。修內卒盗皇城器物,宗愈言:"唐长孙无忌不解佩刀⼊东上阁门,校尉论当死。今 ![]() ![]() ![]() 王安石用李定为御史,宗愈言:"御史当用学士及丞、杂论荐,又须官博士、员外郞。今定以幕职不因荐得之,是殆一出执政意,即大臣不法,谁复言之?"苏颂、李大临不草制,坐绌;宗愈又争之,安石怒,出通判真州。历提点河东刑狱、开封府推官、吏部右司郞中。 元祐初,进起居郞、中书舍人、给事中、御史中丞。时更定役法,书成,衙校募不⾜者,听差⼊等户。宗愈言:"法贵均一,若持两端,则于文有害。是乃差法,非募法也。请删之。" 哲宗尝问朋 ![]() ![]() ![]() ![]() ![]() 宗回字醇夫,用荫登第,为编修敕令官、司农寺⼲当公事、京西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京东陕西转运使、吏部郞中。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桂州,进宝文阁待制。坐系平民死,降集贤殿修撰、知随州,改秦州、庆州,复为待制。 先是,熙河将王赡下邈川有功,帅孙路不乐赡,夺其兵与王愍。朝廷知之,以宗回代路,加直学士。时青唐瞎征內附,而心牟钦毡勒兵立别酋陇拶,还其地,势复张。瞎征大惧,自髡为僧以祈免。王赡怨孙路,因言青唐不烦兵可下。至,则驻宗哥城不进。宗回怒,⽇夜檄趣之,且戒赡曰:"青唐兵甚弱,陇拶稚子,何能为,而怯懦逗遛,吾将以军法从事。"又遣王愍复至邈川,声言代赡。赡惧,乃率步骑掩青唐,据之,陇拶降。诏以青唐为鄯州,邈川为湟州。未几,属羌郞阿章叛,拒官军。宗回遣将王吉、魏钊讨之,皆败死。又遣钤辖种朴往。朴言:"贼锋方锐,且盛寒,宜少缓师。"宗回不听,督之急。朴不得已,行,亦败死。于是转运判官秦希甫言湟、鄯难守,以为弃之便。事下宗回,宗回持不可,希甫罢去。会徽宗弃鄯州,于是任伯雨再疏其罪,夺职知蕲州。 还,为待制。历庆、渭、陈、延、澶州。兄宗愈⼊ ![]() 胡氏自宿始大,及宗愈仍世执政,其后子孙至侍从、九卿者十数,遂为晋陵名族。 论曰:张昪清忠谅直,赵概雅量过人,胡宿学通天人之奥,考其立朝大节,皆磊落为良执政。宗愈仍居右辖,而学术视宿则有间矣。宗回非边将材,其守河湟之议,盖以趣种朴于死,蕲合上意,以解其责尔。若胡氏之世大也,殆脫万人于⽔死,而 ![]() 部分译文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年时聪敏绝顶,家庭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借三史读,十来天就归还,说“:我已经读完了。”他读书只看一遍,不读第二遍,宋绶、蔡齐认为他是天下奇才。考取茂才异等,任校书郞、知昆山县。又考中贤良方正科,被选拔升任为著作郞,通判睦州。 西夏赵元昊准备叛 ![]() ![]() ![]() ![]() ![]() 西夏犯侵边境,张方平第一个请求将枢密院的事务合并到中书省,以便共同策划。皇上认为很对,于是让宰相兼任枢密使。当时府政征调各地的弓箭手,选其健勇者组成宣毅、保捷两军。张方平屡次上书反对,没被采纳。结果两军骄傲自大不堪,二十多万人的队部都像老百姓一样不能打仗,正像张方平推测的那样。 夏竦统率陕西并监领各路将领。四路将领因为往来请示汇报贻误了战机,加之皇上令他们进兵,他们却逗留不前,以致丰州失陷,刘平等兵败。各路主帅都遭谴责,夏竦像没事人一般。张方平立即弹劾他,免了他的职,给四路将帅自主权。西北诸军长久不得休整,西夏军也疲惫不堪,张方平说:“皇上是天下人的⽗⺟,岂能同禽兽计较得失?希望皇上能趁着举行郊祀之机,大赦天下罪人,自我检讨过失,取信于民,也给西夏人一条悔过自新之路。”皇上⾼兴地说“:这正是我希望的。”这一年,修改了庆历年间赦免边寇的条件,让边境将士将皇上的好意转告对方,西夏王元昊终于降服了。 随即张方平以修起居的⾝份出使契丹。契丹王对左右说:“有这么好的大臣,多好!”陪他骑马打。。喝酒,并将坐骑送给了张方平。回来后,任知制诰,代理开封知府。府中琐事繁杂,前任一律用书板记录,张方平却靠默记,没有一点差错。升为翰林学士。元昊降服后,因为曾同契丹不和,前来请宋同契丹断 ![]() 当初,王拱辰提议河北的盐由府政专营,张方平知道后就说:“河北的盐业为什么要统一管理呢?”皇上说“:刚刚立法决定的。”张方平说“:过去北周世宗将盐税均⼊其他税收之中,现在的两税法中盐钱项就是。这岂不是重复征税吗?”皇帝惊醒过来,张方平请皇帝亲笔发文,停止收此税。河朔⽗老乡亲在澶州拜 ![]() 宮中卫士夜晚兵变失败,皇帝次⽇晨令二府奖励张贵妃保护皇上的功劳,夏竦就建议“:应该研究怎样特别奖赏。”张方平听说后就对陈执中说“:汉代妃子冯絰亻予亲⾝抵挡猛兽,没听说有什么特殊奖励。而且既有皇后又尊崇贵妃,古来没有这个道理。真要对贵妃实行了特殊的奖励,那天下人的指责都会集中到你⾝上。”陈执中害怕,即作罢了。 皇帝征求臣下的增收节支方案,方平同大伙一起提了意见后又单独写了几千字,大意说:“祥符年以来,法制松弛,渐渐背离了祖先的传统。科举、任子、考核转正、升迁补叙等法则都被破坏了,任命将领、 ![]() ![]() ![]() 又以侍讲学士⾝份知滑州,徙任益州。还未赴任,有人造谣说,侬智⾼在南诏,将犯侵益州。益州代理知州急忙调兵筑城,⽇夜不停,民间大受惊扰。朝廷听说这一传闻,也从陕西调集步骑队部,络绎不绝地开往蜀地。命令张方平尽快赴任,允许他相机行事。张方平说:“这必然是谣言。”路上遇到前往益州的兵士,他都遣返,其他劳役也都停止。正逢上元节灯会,城门三晚上不关,抓获邛部川翻译官造侬智⾼犯兵谣言的人,斩首于边境,放逐余 ![]() 又召回任三司使。西部边境打仗,两蜀是大后方。张方平上奏请免两蜀横赋四十万,减铸铁钱十余万缗,又建议:“家国以陈留一带为中心,处于四通八达的枢纽地位,不像雍、洛等地有山川险要地形可以依靠,而仅能依靠強大的武力。士兵要吃饭,粮食依赖漕运,漕运以汴河为主,汴河连接淮河、长江,直达南海。天圣年以前,每年调集百姓疏浚,因而⽔流通畅。其后,浅薄者争着请求裁减役费以哗众取宠,汴河⽇益堵塞。现在河在天上,必须仰望。这是得到了寸尺之利而丧失了丘山之利。”于是献上十四项谋略。富弼读他的奏章时,计时的更漏都过了十刻,也不知疲倦,皇帝亦称好。富弼说“:这是关系到家国生死存亡的意见,不是普通奏章啊。”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 升任尚书左丞、知南京。不久,以工部尚书⾝份统率秦州。谍报人员报告西夏将来侵扰,张方平精选兵马,声称要出关讨西夏。最后夏人没有来犯侵,有人认为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我方的军队又没有越过边界,怎能说轻举妄动?強寇不来,是因为知我方已有提防。倘若处罚张方平,以后守边大臣都不敢在敌人⼊侵之前早做准备了。”张方平自己觉得处境不好,请求调任为南京知府。 英宗即位,张方平升任礼部尚书,经请求改任郓州知州。回京后,任学士承旨。皇上生病,在福宁殿召见他。英宗伏在桌上谈话,声音模糊不清。张方平递过笔,皇帝写道:“明天正式下令册封太子。”方平大声疾呼“:必须立颍王为太子。他既是嫡长子,又贤明,请您写下他的名字。”英宗费力地写下了,方平于是告退回去草拟诏书。 神宗即位后召见张方平,请他估算英宗的安葬费用。神宗说“:孝敬⽗⺟可以节约吗?”方平回答说“:英宗既然有安排,満⾜他务行节俭的最后愿望,也是孝顺。”又请求按比例减省各种赏赐,实行乾兴年间的标准,费用节约了十分之七八。张方平上奏章,神宗亲自批复说:“你文章典雅,有三代圣贤的风范,又善于综合概括,言简意赅,即使是《尚书》中的《训》、《诰》,也不过如此了。”皇上就是这般推崇他的。 升任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司马光认为他不该受如此重用,皇上不听。司马光离中丞职,曾公亮建议起用王安石,张方平认为不行。几天后,赴⽗亲丧事。服丧期満后,以观文殿学士⾝份留守西京。⼊朝觐见时,留京任判尚书都省,他极力请求下任陈州知州。 王安石推行新法,张方平朝见皇上,极力证明新法的害处,说:“老百姓好比⽔,可以使船浮起,也可以把船淹没。战争好比火,不停战必然自焚。假若推行新法,必然会导致沉船、自焚。”皇帝很不⾼兴。 韩绛主持西部边防,庆州发生兵变,京西转运使命令各路兵马会集庆州平叛,居民大受 ![]() 契丹派使者萧禧来讨论边界问题,应该告辞回国了,却睡在馆驿中不走。张方平对枢密使吴充说“:只给主管员官送食物,不问其他的,再让边境地方官通知他本国。”吴充请示皇帝后采纳了这一建议,萧禧于是立即回去了。任命张方平为中太一宮使。 王安石放松了对铜的专营管理, ![]() ![]() ⾼丽使者路过应天府,地方官应送往 ![]() 王安石等推行新法,卖渡口码头为市场,土地庙及其他宗庙,甚至宋地先贤阏伯、微子庙都成了商贾活动之区。张方平说“:宋地是宋朝王业的发祥地,商朝时阏伯受封于商丘,主持祭祀大火星;微子是宋地的第一个国君。这两座庙,难道也不能幸免吗?”皇帝大怒,在奏章后面批示说“:侮慢神明,污辱家国,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于是祠庙都得以保存。几次请求退休,后以太子少师的⾝份退职。官制改⾰,废宣徽使,只允许他仍领此衔。哲宗即位,加封为太子太保。元。。六年(1091)死,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司空。遗言不要谥号,尚书右丞苏辙替他请谥号,于是谥为“文定” 张方平为人直率豪 ![]()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拱辰”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1041)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一条界河有什么险要可言?乘一叶小舟就可以渡过来,将士们投下马鞭就可以填平。或者,挖掉河堤,做十万个装満沙土的袋子放在上游,随时都可以打通道路。”仁宗将这一问题同拱辰讨论,拱辰说“:打仗总是要搞 ![]() ![]() ![]() 拱辰又代理开封知府,任御史中丞。夏竦当上了枢密使,拱辰说:“夏竦主持西部边务时,没有什么建树,无功而还。现在让他主持家国的两大最⾼军、政机构之一,怎样表率天下?”因而同皇帝当面争执,言辞 ![]() ![]() 僧绍宗以铸佛像为名欺骗老百姓,京城居民争相将金子投⼊炼炉中,后宮也出钱帮助他。拱辰说“:西部连年派兵驻守,我们却将财费用于不该用的地方,这会导致军心动摇,引起民怨。”皇上就下令 ![]() ![]() 后又以翰林学士⾝份代理三司使。因为推举富民郑旭不当,出任郑州知州,又先后迁任澶、瀛、并三州。几年后归来,任学士承旨兼侍读。皇上在迩英阁存放《太玄经》和占卦用的蓍草,对拱辰说“:我常研读这些。你也了解这些吗?”拱辰作了回答,并说:“希望陛下注意儒家的经典《六经》,再以记录历代兴衰盛亡的史书为辅助就够了,这些杂书不⾜以为学。” 至和三年(1056),重新任三司使。出使契丹,与契丹主在混同江会面,一块儿饮宴钓鱼。契丹主每次钓到鱼,必定替拱辰斟酒,亲自弹奏琵琶助酒兴。又对其丞相说:“这位是南朝的少年状元,考取翰林十五年了,因此我要特别厚待他。”回来后,御史赵扌卞认为他的行为不合礼制“:他⽇契丹使者如果以此为例来要求我们,我们又怎样拒绝呢?”湖南转运判官李章、潭州知州任颛 ![]() 神宗即位后,照资格拱辰应转任仆 ![]() ![]() ![]() 元丰初年(1078),转任南院使,赐给他金方团带。再次判大名,改任武安军节度使。三路长官编制老百姓的户籍建立保甲制度,天天招集百姓训导, ![]() ![]() 哲宗即位,迁任彰德节度,加封检校太师。这年死去,终年七十四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懿恪”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中举后任扬子县尉。县境⽔灾,老百姓死了不少,县令不能拯救,胡宿率领公私船只救活了数千人,被推荐任馆阁校勘,升任集贤校理。任宣州通判。囚犯中有个杀人犯,应该抵命,胡宿怀疑判决有失误,重新审讯。囚犯害怕受刑,不敢翻供。胡宿命令下属追问,很久以后囚犯才说:“我早晨想下地种田去,县吏把我绑来,我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胡宿取来有关记录,仔细研究,才知道是一个妇女与别人通 ![]() 任湖州知州。前任长官滕宗谅大办学校,耗费八十万钱。宗谅离任后,其下属员官怀疑宗谅有独自贪污受贿之事,却不肯如实给他指出。胡宿对他们说:“你们辅佐宗谅很久了,如果他有过失,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向他指出呢?现在却背后指责他,等他走了就想看他的笑话,这符合下级替上级分担罪责的传统道德吗?”这些人很 ![]() 后来任两浙转运使。又被召回任修起居注、知制诰。⼊內都知杨怀敏因为受卫士兵变牵连,被贬斥任和州都监,不久,又召回官复原职。胡宿封还任命状,并说“:怀敏得以不被继续追究、诛杀,已是万幸了,岂能再在京城任职?”这道任命才未下。 庆历六年(1046),京东、两河发生地震,登、莱二州灾情尤其重大。胡宿对 ![]() ![]() ![]() ![]() ![]() ![]() ![]() ![]() ![]() ![]() ![]() ![]() 皇。。五年(1053)正月,会灵宮失火。这年冬至,郊祀天地,以三帝配享天地神。第二年大旱,胡宿说:“五行之中,火是礼。去年火灾今年旱灾,原因在于失礼。大概是郊祀时不该配享三帝吧。”并申说三帝一起配享不合传统,应该像当初一样轮流配享。当时舆论认为,士大夫们七十以上应该退休,不主动辞职的,应命令有关部门查实。胡宿认为这一办法不是优待老人之义,应当稍微缓和一下期限限制;武官就看他能否完成任务,不要以年龄为断限;文官应该他们自己看着办,以保全他们的晚节。后来都采用了。 唐介被贬逐到岭南,皇帝派中使护送他去。胡宿说:“事情有不可预料之处,唐介如果不幸死在路上,陛下就要蒙受杀死耿直大臣的罪名。”皇帝醒悟,追回使者。迁任翰林学士,知审官、刑院。李仲昌开发六塔河,老百姓受害,皇帝命令刑狱官治他的罪。胡宿请求处死他,以谢河北,仲昌于是放逐到南边。兖国公主下嫁,将举行册封礼。胡宿劝阻说:“陛下曾经封两位长公主,不曾册命,现在对 ![]() 泾州士兵由于发饷不及时,有怨言,还想图谋叛 ![]() ![]() 胡宿又担任枢密副使。曾公亮掌管雄州,赵滋专门治理宋辽界河之事。胡宿对英宗说:“忧患将来临时,多潜蔵于隐晦之处,发生于人们疏忽的地方。从赵滋驻守边防后,北人捕鱼、砍苇草都被 ![]() ![]() 胡宿为人清⾼、谨慎、忠厚、淳朴。 ![]() ![]()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高手小说网提供脱脱、阿鲁图等最新小说宋史未减删章节未减删减全文阅读,宋史是脱脱、阿鲁图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火热版阅读,高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未减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