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小说网提供宋史最快更新火热版阅读 |
![]() |
|
高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28998 |
上一章 五十九卷 下一章 ( → ) | |
司马光(子康) 吕公著(子希哲 希纯)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舂秋》, ![]() ![]() 除奉礼郞,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丁內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服除,签书武成军判官事,改大理评事,补国子直讲。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中官麦允言死,给卤簿。光言:"繁缨以朝,孔子且犹不可。允言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官,给一品卤簿,其视繁缨,不亦大乎。"夏竦赐谥文正,光言:"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改文庄。加集贤校理。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 ![]() ![]()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 ![]() ![]() 同知谏院。苏辙答制策切直,考官胡宿将黜之,光言:"辙有 ![]()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 ![]() ![]() ![]() ![]() 衮国公主嫁李玮,不相能,诏出玮卫州,⺟杨归其兄璋,主⼊居 ![]() ![]() ![]() ![]() 英宗立,遇疾,慈圣光献后同听政。光上疏曰:"昔章献明肃有保佑先帝之功,特以亲用外戚小人,负谤海內。今摄政之际,大臣忠厚如王曾,纯清如张知⽩,刚正如鲁宗道,质直如薛奎者,当信用之;猥鄙如马季良,谗谄如罗崇勋者,当疏远之,则天下服。"帝疾愈,光料必有追隆本生事,即奏言:"汉宣帝为孝昭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光武上继元帝,亦不追尊钜鹿、南顿君,此万世法也。"后诏两制集议濮王典礼,学士王珪等相视莫敢先,光独奋笔书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王宜准封赠期亲尊属故事,称为皇伯,⾼官大国,极其尊荣。"议成,珪即命吏以其手稿为按。既上与大臣意殊,御史六人争之力,皆斥去。光乞留之,不可,遂请与俱贬。 初,西夏遣使致祭,延州指使⾼宜押伴,傲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光与吕诲乞加宜罪,不从。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士。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光谓:"家国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桀骜,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于⾼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故边臣皆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仁宗遗赐直百余万,光率同列三上章,谓:"国有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乾兴故事。若遗赐不可辞,宜许侍从上进金钱佐山陵。"不许。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遣舅氏,义不蔵于家。后还政,有司立式,凡后有所取用,当覆奏乃供。光云:"当移所属使立供已,乃具数⽩后,以防矫伪。" 曹佾无功除使相,两府皆迁官。光言:"陛下 ![]() ![]() ![]() ![]() 诏刺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挠,而纪律疏略不可用。光抗言其非,持⽩韩琦。琦曰:"兵贵先声,谅祚方桀骜,使骤闻益兵二十万,岂不震慑?"光曰:"兵之贵先声,为无其实也,独可欺之于一⽇之间耳。今吾虽益兵,实不可用,不过十⽇,彼将知其详,尚何惧?"琦曰:"君但见庆历间乡兵刺为保捷,忧今复然,已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光曰:"朝廷尝失信,民未敢以为然,虽光亦不能不疑也。"琦曰:"吾在此,君无忧。"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嘿然,而讫不为止。不十年,皆如光虑。 王广渊除直集贤院,光论其 ![]() ![]()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对曰:"臣不能为四六。"帝曰:"如两汉制诏可也;且卿能进士取⾼第,而云不能四六,何 ![]()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许之。遂上疏论修心之要三:曰仁,曰明,曰武;治国之要三:曰官人,曰信赏,曰必罚。其说甚备。且曰:"臣获事三朝,皆以此六言献,平生力学所得,尽在是矣。"御药院內臣,国朝常用供奉官以下,至內殿崇班则出;近岁暗理官资,非祖宗本意。因论⾼居简 ![]() ![]()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进读。 诏录颍邸直省官四人为阁门祗候,光曰:"国初草创,天步尚艰,故御极之初,必以左右旧人为腹心耳目,谓之随龙,非平⽇法也。阁门祗候在文臣为馆职,岂可使厮役为之。" 西戎部将嵬名山 ![]() ![]() 百官上尊号,光当答诏,言:"先帝亲郊,不受尊号。末年有献议者,谓家国与契丹往来通信,彼有尊号我独无,于是复以非时奉册。昔匈奴冒顿自称"天地所生⽇月所置匈奴大单于",不闻汉文帝复为大名以加之也。愿追述先帝本意,不受此名。"帝大悦,手诏奖光,使善为答辞,以示中外。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安石曰:"常衮辞堂馔,时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且国用不⾜,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会安石草诏,引常衮事责两府,两府不敢复辞。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吕惠卿言:"先王之法,有一年一变者,"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变者,巡守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罚世轻世重"是也。光言非是,其意以风朝廷耳。"帝问光,光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 ![]() 它⽇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光曰:"然。陛下当论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 ![]() ![]() ![]()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家国。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 ![]() 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戍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糒,悉修城池楼橹,关辅 ![]() ![]() ![]() 葵天申为察访,妄作威福,河南尹、转运使敬事之如上官;尝朝谒应天院神御殿,府独为设一班,示不敢与抗。光顾谓台吏曰:"引蔡寺丞归本班。"吏即引天申立监竹木务官富赞善之下。天申窘沮,即⽇行。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內,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又将以为东宮师傅。蔡确曰:"国是方定,愿少迟之。"《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赐以颍邸旧书二千四百卷。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凡居洛 ![]() 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哲宗幼冲,太皇太后临政,遣使问所当先,光谓:"开言路。"诏榜朝堂。而大臣有不悦者,设六语云:"若 ![]() ![]() 起光知陈州,过阙,留为门下侍郞。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 ![]() 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时青苗、免役、将官之法犹在,而西戎之议未决。光叹曰:"四患未除,吾死不瞑目矣。"折简与吕公著云:"光以⾝付医,以家事付愚子,惟国事未有所托,今以属公。"乃论免役五害,乞直降敕罢之。诸将兵皆隶州县,军政委守令通决。废提举常平司,以其事归之转运、提点刑狱。边计以和戎为便。谓监司多新进少年,务为刻急,令近臣于郡守中选举,而于通判中举转运判官。又立十科荐士法。皆从之。 拜尚书左仆 ![]() ![]()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明堂礼成不贺,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赙银绢七千。诏户部侍郞赵瞻、內侍省押班冯宗道护其丧,归葬陕州。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京师人罢市往吊,鬻⾐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岭南封州⽗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画像以祀,饮食必祝。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化其德,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乎?" 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洛中有田三顷,丧 ![]() 绍圣初,御史周秩首论光诬谤先帝,尽废其法。章惇、蔡卞请发冢斫棺,帝不许,乃令夺赠谥,仆所立碑。而惇言不已,追贬清远军节度副使,又贬崖州司户参军。徽宗立,复太子太保。蔡京擅政,复降正议大夫,京撰《 ![]() ![]() ![]() ![]() ![]() 靖康元年,还赠谥。建炎中,配飨哲宗庙庭。 康字公休,幼端谨,不妄言笑,事⽗⺟至孝。敏学过人,博通群书,以明经上第。光修《资治通鉴》,奏检阅文字。丁⺟忧,勺饮不⼊口三⽇,毁几灭 ![]() 上疏言:"比年以来,旱暵为 ![]() ![]() ![]() 为哲宗言前世治少 ![]() ![]() 康自居⽗丧,居庐疏食,寝于地,遂得腹疾,至是不能朝谒。赐优告。疾且殆,犹具疏所当言者以待,曰:"得一见天子极言而死无恨。"使召医李积于兖。积老矣,乡民闻之,往告曰:"百姓受司马公恩深,今其子病,愿速往也。"来者⽇夜不绝,积遂行;至,则不可为矣。年四十一而卒。公卿嗟痛于朝,士大夫相吊于家,市井之人,无不哀之。诏赠右谏议大夫。 康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初,光立神道碑,帝遣使赐⽩金二千两,康以费皆官给,辞不受。不听。遣家吏如京师纳之,乃止。 论曰:熙宁新法病民,海內 ![]() ![]() 一旦起而为政,毅然以天下自任,开言路,进贤才。凡新法之为民害者,次第取而更张之,不数月之间,刬⾰略尽。海內之民,如寒极而舂,旱极而雨,如解倒悬,如脫桎梏,如出之⽔火之中也。相与咨嗟叹息, ![]() ![]() ![]() 康济美象贤,不幸短命而死,世尤惜之。然康不死,亦将不免于绍圣之祸矣。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夷简器异之,曰:"他⽇必为公辅。"恩补奉礼郞,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通判颍州,郡守欧 ![]() 英宗亲政,加龙图阁直学士。方议追崇濮王,或 ![]() 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付阁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熙宁初,知开封府。时夏秋 ![]() ![]() ![]() ![]() 二年,为御史中丞。时王安石方行青苗法,公著极言曰:"自古有为之君,未有失人心而能图治,亦未有能胁之以威、胜之以辩而能得人心者也。昔⽇之所谓贤者,今皆以此举为非,而生议者一切祗为流俗浮论,岂昔皆贤而今皆不肖乎?"安石怒其深切。帝使举吕惠卿为御史,公著曰:"惠卿固有才,然 ![]() ![]() 八年,彗星见,诏求直言。公著上疏曰:"陛下临朝愿治,为⽇已久,而左右前后,莫敢正言。使陛下有 ![]() ![]() 起知河 ![]() 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 ![]() 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俄永乐城陷,帝临朝叹曰:"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徙扬州,加大学士。将立太子,帝谓辅臣,当以吕公著、司马光为师傅。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 ![]() ![]() ![]()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 ![]() ![]() ![]() ![]() ![]() 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谏官所论,得失未⾜言。顾主上舂秋方盛,虑异明有进谀说惑 ![]() 吐蕃首领鬼章青宜结久为洮、河患,闻朝廷弭兵省戍, ![]() 帝宴近臣于资善堂,出所书人唐诗分赐。公著乃集所讲书要语明⽩、切于治道者,凡百篇进之,以备游意翰墨,为圣学之助。 三年四月,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宋兴以来,宰相以三公平章重事者四人,而公著与⽗居其二,士 ![]() 明年二月薨,年七十二。太皇太后见辅臣泣曰:"邦国不幸,司马相公既亡,吕司空复逝。"痛闵久之。帝亦悲 ![]() 公著自少讲学,即以治心养 ![]() ![]() 始与王安石善,安石兄事之,安石博辩骋辞,人莫敢与亢,公著独以精识约言服之。安石尝曰:"疵吝每不自胜,一诣长者,即废然而反,所谓使人之意消者,于晦叔见之。"又谓人曰:"晦叔为相,吾辈可以言仕矣。"后安石得志,意其必助己,而数用公议,列其过失,以故 ![]() 绍圣元年,章惇为相,以翟思、张商英、周秩居言路,论公著更熙、丰法度,削赠谥,毁所赐碑,再贬建武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司户参军。徽宗立,追复太子太保。蔡京擅政,复降左光禄大夫,⼊ ![]() 希哲字原明,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程颢、程颐、张载游,闻见由是益广。以荫⼊官,⽗友王安石劝其勿事科举,以侥幸利禄,遂绝意进取。安石为政,将置其子雱于讲官,以希哲有贤名, ![]() 公著作相,二弟已官省寺,希哲独滞管库,久乃判登闻鼓院,力辞。公著叹曰:"当世善士,吾收拾略尽,尔独以吾故置不试,命也夫!"希哲⺟贤明有法度,闻公著言,笑曰:"是亦未知其子矣。" 终公著丧,始为兵部员外郞。范祖禹,其妹婿也,言于哲宗曰:"希哲经术 ![]() 擢右司谏,辞,未听,私语祖禹曰:"若不得请,当以杨畏、来之邵为首。"既而不拜。会绍圣 ![]() 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或以为太峻,改光禄少卿。希哲力请外,以直秘阁知曹州。旋遭崇宁 ![]() 希哲乐易简俭,有至行,晚年名益重,远近皆师尊之。子好问,有传。 希纯字子进,登第,为太常博士。元祐祀明堂,将用皇祐故事,并飨天地百神,皆以祖宗配。希纯言:"皇祐之礼,事不经见,嘉祐既已厘正。至元丰中,但以英宗配上帝,悉罢从祀群神,得严⽗之义,请循其式。"从之。 历宗正、太常、秘书丞。哲宗议纳后,希纯请考三代昏礼,参祖宗之制,博访令族,参求德配。凡世俗所谓勘婚之书,浅陋不经,且一切屏绝,以防附会。迁著作郞,以⽗讳不拜。擢起居舍人,权太常少卿。 宣仁太后崩,希纯虑 ![]() ![]() 內侍梁从政、刘惟简除內省押班,希纯以亲政之始,首录二人,无以示天下,持不行。由是阉寺侧目,或于庭中指以相示曰:"此缴还二押班词头者也。" 章惇既相,出为宝文阁待制、知亳州。谏官张商英憾希纯,攻之力。又以外亲嫌,连徙睦州、归州。自京东而之浙西,自浙西而上三峡,名为易地,实困之也。公著追贬,希纯亦以屯田员外郞分司南京,居金州。又责舒州团练副使,道州安置。建中靖国元年,还为待制、知瀛州。徽宗闻其名,数称之。曾布忌希纯,因其请觐,未及见,亟以边,遽趣遣之。俄改颍州,⼊崇宁 ![]() 论曰:公著⽗子俱位至宰相,俱以司空平章军国事,虽汉之韦、平,唐之苏、李,荣盛孰加焉。夷简多智数,公著则一切持正,以应天下之务,呜呼贤哉。其论人才,如权衡之称物,故一时贤士,收拾略尽。司马光疾甚,谆谆焉以国事为托,当时廷臣,莫公著若也审矣。追考其平生事业,盖守成之良相也。然知子之贤而不能荐,殆犹未免于避嫌,而有愧于从祖云。希哲、希纯世济其美,然皆隐于崇宁 ![]() 部分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亲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时,凛然像成年人,听到人讲说《左氏舂秋》,喜 ![]() ![]() ![]() ![]() ![]() 司马光被任命为奉礼郞,当时司马池在杭州,于是司马光要求改任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侍亲,得到朝廷准许。遭逢⺟丧⽗丧,守丧多年,因过度悲伤,而使⾝体瘦弱,合乎礼仪。守丧期満后,任签书武成军判官事,改任大理评事,补任国子直讲。枢密院副使庞籍推荐他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宦官麦允言去世,朝廷给以仪仗队。司马光说“:古时诸侯佩着辂马的带饰去朝见天子,孔子尚且认为不可。麦允言是帝王的亲信近臣,没有元勋那么大的功劳,而赠以三公的官职,给予一品官待遇的仪仗队,这与诸侯佩辂马带饰相比较不是大大超过规格吗?”夏竦被赐给谥号“文正”,司马光说:“这个谥号是最完美的,夏竦是什么人,怎么可以配得上它呢?”改谥“文庄”司马光加官集贤校理。 应庞籍的征召,司马光任并州通判。麟州屈野河西有很多良田,西夏人蚕食这块地方,成为河东大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前去按察巡视,司马光建议:“修筑两个城堡来控制西夏人,招募百姓耕种,耕种的人多,那么买进粮食的价格就会低,也可以渐渐解除河东⾼价买进粮食远距离运输的忧患。”庞籍同意了他的建议。但麟州将领郭恩勇猛而又狂妄,带领队部连夜渡过屈野河,却没有设防,结果被敌人消灭,庞籍因此获罪去职。司马光三次上书自责引咎,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庞籍死,司马光升堂拜其 ![]() 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 ![]() ![]() 被任命为同知谏院。苏辙对答皇帝的制书策问恳切直 ![]() ![]() 仁宗开始有病时,皇帝继承人没有立定,天下人寒心但不敢作声。谏官范镇首先提出这个建议,司马光在并州听到后接着提出建议,并且写信勉励范镇以死相争。到这时,司马光面陈皇帝说:“我过去任并州通判时,上呈了三个奏章,希望陛下果断切实实行。”仁宗沉思了很久,说:“莫非是想选择宗室作为继承人吗?这是忠臣之言,只是人们不敢提及而已。”司马光说:“我说这事,自己认为必死无疑,想不到陛下如此开明并采纳。”仁宗说:“这有什么害处,古今都有这样的事。”司马光退下后一直没有听到诏命,又上疏说:“我从前进呈建议,估计马上会实行,现在寂无所闻,未见动静,这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马上做这种不吉祥的事情。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匆忙的时候,援立与他们关系很好的人而已。‘定策国老’‘门生天子’的祸害,可以说得完吗?”仁宗大为 ![]() ![]() 兖国公主嫁给了李玮,但两人合不来,下诏把李玮调出到卫州,他的⺟亲杨氏归其兄长李璋照顾,公主⼊居 ![]() 升任知制诰,司马光坚决辞谢,改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当时朝政很是姑息从事,胥史喧哗闹事就折中执法,近臣狂悖傲慢就贬退宰相,卫士凶狠忤逆而不穷加治理,军士责骂三司使而认为他们没有触犯等级制度。司马光认为这些都是家国衰颓的开始,不可以不予纠正。 充媛董氏去世,赠为淑妃,罢朝持服吊丧,员官们送柩下葬,决定谥号,实行封册之礼,出葬赐给仪仗队。司马光说:“董氏品秩本来微 ![]() ![]() 英宗即皇帝位,有病,慈圣光献皇后同朝听政。司马光上疏说“:过去章献明肃皇太后有保佑先帝之功,只因亲用外戚小人,受到天下人的攻击。现在正是摄政之际,大臣中忠实厚道的如王曾,清正纯明的如张知⽩,刚果正直的如鲁宗道,朴质正直的如薛奎等人,应当信任重用;猥琐庸俗的如马季良,谗言谄媚的如罗崇勋等人,应当疏远他们,这样天下才会信服。” 英宗病好后,司马光预料一定会有追赠隆遇亲生⽗⺟的事情发生,便上奏:“汉宣帝为孝昭帝的后代,最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汉光武帝上继统元帝,也不追尊巨鹿、南顿君,这是万世永久的制度。”后来诏命两制集中讨论濮王应奉典礼之事,学士王王圭等人互相观望不敢首先发言,唯独司马光一人奋笔上书说:“为人后嗣的就是他的儿子,不应当顾忌私亲。濮王应当按照封赠期亲尊属的成例,称为皇伯,⾼官大国,极其尊荣。”议崇既定,王王圭立即命令吏员以司马光的手稿作为 ![]() 开始,西夏派遣使者祭奠问候,延州指派⾼宜押送陪伴,⾼宜傲视使者,侮辱西夏国王,使者投诉于朝廷。司马光与吕诲请求加罪于⾼宜,朝廷不同意他们的建议。第二年,西夏人进犯边地,杀害官吏掠取土地。赵滋治雄州,专门以刚猛凶悍的办法治理边地,司马光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到这时,契丹百姓在界河捕鱼,在⽩沟以南砍伐柳树,朝廷认为雄州知州李中。。没有才能,打算另外派人取代他。司马光认为“:家国正当戎夷民族归附之时,而喜 ![]() 仁宗遗赐钱物价值一百余万,司马光带领同僚们多次上奏章,认为:“家国有大忧患,中外困窘贫乏,不可以专用乾兴故事。如果遗赐不可以辞谢,应当允许侍从向上进献金钱以佐助山陵之用。”朝廷没有允许。司马光于是用他所得的珠宝作为谏院的公使钱,把⻩金赠送给舅氏,意思是家不蔵财。皇太后还政,有关部门确立法式,规定凡是皇太后有所取用,应当审核详情,重行上奏才予供给。司马光说“:应当把属于她的那部分划她使用,并开列数目告诉太后,以防矫诏伪造。” 曹佾无功而被任命为使相,中书省、枢密院两府都迁升官职。司马光说“:陛下想用此来安 ![]() ![]() ![]() ![]() 下诏招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骇扰 ![]() 王广渊被任命为直集贤院,司马光认为他 ![]() ![]() ![]() 神宗即皇帝位,提拔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司马光极力辞谢。神宗说:“古代的君子,有的有学问而没有文采,有的有文采而没有学问,只有董仲舒、扬雄二者兼而有之。你有学问有文采,为什么要推辞呢?”司马光回答说“:我不能作四六句。”神宗说“:四六句像两汉时的制书诏令那样就可以了;况且你能够取得进士⾼第,却说不能作四六句,为什么呢?”终没有获准辞谢。 御史中丞王陶因议论宰相不押班而罢职,司马光代理御史中丞,司马光说:“王陶由于议论宰相罢职,那么中丞之职不可再为。我愿意等待宰相押班后,然后就任该职。”朝廷准许了他的请求。司马光于是上疏论修心的要旨有三条:叫仁义,叫明智,叫武略;治国的要旨有三条:叫善于用人,叫有功必赏,叫有罪必罚。司马光的这一主张很完备。司马光又说“:我得以事奉三朝,都是以这六句话呈献,平生历学所得,全部都在这里头了。”御药院的內官近臣,宋朝常常用供奉官以下的人充当,升到內殿崇班职位就出任地方官;近年暗中理顺官阶,这不是祖宗的本意。因而弹劾⾼居简 ![]() ![]() 司马光常常担心由于历代史籍浩繁,皇帝不能全部阅览,于是写了《通志》八卷呈献英宗。英宗很⾼兴,命令在秘阁设置机构,续修这部书。到这时,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给此书写了《序》,让司马光每天进读。 诏令录选颍王府直省官四人为。。门祗候,司马光说:“国初草创之时,国运还艰难,所以皇帝登位初期,必须用左右故旧之人作为亲信称作随龙,这不是一般的制度…门祗候对文臣来说是馆阁职务,怎能让执劳役供使用的人担任呢?” 西戎部将嵬名山打算以横山部众,捉住谅祚来降服,诏令边臣招纳横山部众。司马光上疏极论,认为:“嵬名山部众,未必能够制服谅祚。即使侥幸取胜,灭掉了一个谅祚,又生出一个谅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能取胜,嵬名山一定会带领部众归附于我,不知怎么对待他们。我恐朝廷不单失信于谅祚,又将会失信于嵬名山。如果嵬名山余部还很多,返归北地不能,而进⼊南方又不被接纳,穷途末路无处可归,必定将会突然占据边城来求活命。陛下难道没有听说侯景叛 ![]() ![]() 百官给神宗上尊号,司马光正当轮值答谢诏书,说:“先帝亲郊祭祀,不接受尊号。先帝晚年有人进献建议,认为家国与契丹往来通信,契丹有尊号而我独独没有,于是决定在非常之时奉册行事。过去匈奴冒顿自称‘天地所生⽇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没有听说汉文帝也加以大名尊号。”神宗非常⾼兴,亲手起草诏书夸奖司马光,让他好好写答谢辞,以示中外。 执政大臣以河朔地区遭受旱灾,家国财用不⾜,请求神宗南郊时不要赏赐⻩金丝帛。诏命学士讨论,司马光与王皀、王安石同时进见,司马光说“:救灾节用,应当从贵人近臣开始,陛下可以听取这个意见。”王安石说“:常衮辞去官职俸禄,当时认为常自知无能,应当辞去职位但不应当辞去俸禄。况且家国财用不⾜,并非当世急务,国用之所以不⾜,是由于没有得到善于理财的人的缘故。”司马光说“: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苛征于民而已。”王安石说:“不是这样,善于理财的人,不加重赋税而使家国财用充⾜。”司马光说:“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天地之间所生出来的财货百物,不是在老百姓手里,就在官府那里,要是想方设法掠夺民财,它的危害就比加重赋税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大概是桑羊欺骗汉武帝的话,太史公把它写⼊史书⾜以见其不明而已。”二人争议不休。神宗说“:我的意见与司马光相同,但暂且以不予允准回答他。”适逢王安石起草诏书,援引常衮事例责问两府,两府不敢争辩。 王安石执政,颁行新法,司马光上书陈述新法的好处和害处。司马光在迩英殿进读,读到曹参代替萧何的事时,神宗说“:汉代永远遵守萧何的成法不变,可以吗?”司马光回答说:“不仅汉代,假使三代之君永远遵守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制度,即使到今天存在仍然可以。汉武帝对汉⾼帝的约束之法多有改动,于是盗贼満天下;汉元帝改变孝宣帝的政治,汉朝于是衰落。这样说来,祖宗的制度是不能改变的。” 吕惠卿说:“先王制度,有一年一变的‘,正月天气开始暖和,在宮廷外门颁布法令’就是这样;有五年一变的,皇帝巡行境內考察制度就是这样;有三十年一变的‘,刑罚世轻世重’就是这样。司马光所说的不正确,他的意思是讽喻朝廷。”神宗询问司马光,司马光说:“在宮廷外门颁布法令,是颁布旧法。诸侯变易礼乐,天子一旦察觉就要诛杀他,这不是自我变化;刑法新建之国使用轻典,混 ![]() ![]() ![]() 一天,司马光被留下来对策,神宗说“:现在天下喧扰纷 ![]() 王安石因为韩琦上疏陈论,在家休息请求退位。神宗就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辞谢说:“陛下所以任用我,是由于看到我狂妄刚直,希望对家国有所补益。如果仅仅是用禄位荣耀其⾝,而不采纳他的言论,这是用天官私待其⾝,我不是这样的人。如果我仅仅以禄位自我荣耀,而不能挽救百姓的忧患,这是盗窃名器来自私其⾝。陛下果真能够废除制置三司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颁行青苗、助役等法,即使不任用我,那么我受到的赏赐已是很多了。现在说青苗法害处的人,不过是说使者 ![]() 司马光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戍守边地,挑选诸军中骁悍勇猛的兵士,招募街市中品行恶劣的少年作为骑兵; ![]() ![]() ![]() ![]() ![]() ![]() 蔡天申任察访使,妄自作威作福,河南尹、转运史像对待上司一样侍奉他;他曾朝拜应天院神御殿,官府单独为他设置一个班次等级,表示不敢与他抗衡。司马光回头对御史台胥吏说“:领蔡寺丞回到他自己的班次上。”胥吏马上领蔡天申站在监竹木务官富赞善的后面。蔡天申为难沮丧,当天就走了。 元丰五年(1082),司马光忽然得了语言迟钝的病,怀疑将要死去,预先写好遗表放在卧室內,倘若情势急迫,就把它 ![]() ![]() 神宗逝世,司马光赴朝临丧,卫士望见他,都用手放在额头上说:“这是司马相公。”所到之处,百姓阻遏道路聚首围观,以至于马不得行进,百姓说“:您不要返归洛 ![]() ![]() ![]() ![]() 起用司马光为陈州知州,经过朝廷,留任门下侍郞。苏轼从登州被召回朝,沿路上的人相聚⾼呼说“:委托您 ![]() ![]() ![]() ![]() 元。。元年(1086),司马光再次得病,诏命他朝会时行再拜礼时,不舞蹈。当时青苗、免役、将官之法还存在,而西戎之议没有决定。司马光叹气说“:这四患不除,我死不瞑目。”他写信给吕公著说:“我把⾝子托付给医药,把家事托付给儿子,只有国事未有所托,今天把它 ![]() 司马光被任命为尚书左仆 ![]() 这年九月司马光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太皇太后听到这一消息非常哀痛,与哲宗立即亲临吊唁,明堂礼成都不予庆贺,赠太师、温国公。赠以一品礼服,赠送七千银子、绢帮办丧事。诏令户部侍郞赵瞻、內侍省押班冯宗道护送灵柩,归葬陕州。谥号为文正,赐碑为《忠清粹德》。京师民人罢市前往吊祭,卖⾐祭奠,在里巷间相聚号哭护送灵车。及到下葬时,哭者就像痛哭自己的亲人一样。岭南封州⽗老乡亲,也相率备办祭祀,都城中以及四方各地都绘其像以祀,吃饭时必须祝祷。 司马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安居有法度,任事有礼仪。在洛 ![]() ![]() ![]() ![]() 司马光对物质淡泊无所喜好,而对学问无所不精通,只是不喜好释、老之学,他说:“释、老的微言大义不能超出儒学,它们荒诞不经我不相信。”司马光在洛 ![]() ![]() ![]() 绍圣初年,御史周秩首论司马光诬蔑诽谤先帝,于是全部废除他们实行的法令。章。。、蔡卞奏请掘坟斫棺,哲宗不同意,于是命令削除他的赠官谥号,推倒所树立的石碑。但章。。觉得不解恨,于是追贬司马光为清远军节度副史,又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徽宗即位,复贬为太子太保。蔡京专权擅政,又降为正义大夫。蔡京撰写《 ![]() ![]() ![]() ![]() ![]() 靖康元年(1126),恢复司马光的赠官谥号。建炎中,配飨哲宗庙庭。 吕公著字晦叔,寿州人。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亲吕夷简对他器重惊异,说:“今后必定为王公辅臣。”恩补奉礼郞,登进士第,召试馆职,没有赴任。为颍州通判,郡守欧 ![]() ![]() 英宗亲政,加吕公著官龙图阁直学士。正议论追崇濮王,有的打算称呼皇伯考,吕公著说:“这是真宗所以称呼太祖,怎么能施于王。”等到下诏称亲,而且分赐讳号,吕公著又说:“称亲则有二个⽗亲的嫌疑,王讳可以避于上前,不应与七庙同讳。”吕诲等人因论濮王离开朝廷,吕公著说:“陛下即皇位以来,纳谏之风没有彰扬,而且多次贬退谏官,何以风示天下?”英宗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吕公著于是请求补外任,英宗说:“学士为朕所器重,怎么能够离开朝廷?”吕公著不停地请求,出任蔡州知州。 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吕公著封还这个诏命说:“司马光因举职赐罢,这是为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尽其言。”诏令以告示直接付给。。门。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神宗示谕他说“:之所以流放司马光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学而已,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终于解除知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熙宁初年,吕公著知开封府。当时夏秋久雨,京师发生地震。吕公著上疏说“:过去人君遇灾,有的恐惧以致福,有的简诬以致祸。陛下以至诚待臣下,那么臣下思虑尽诚以回报,上下至诚而变异不消失的,从来没有。做人君主的只有除去偏听独任的弊端,而不被先⼊之语所蒙蔽,那么就不会被 ![]() ![]() ![]() ![]() ![]() 熙宁二年(1069),任御史中丞。当时王安石正颁行青苗法,吕公着急速上言说“: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君主,没有失去人心却能图治,也没有能胁之以威、胜之以辩却能得人心的。过去所谓的那些贤能之人,现都认为青苗法为非,但发出议论的人把这一切诋毁为流俗浮论,难道过去都是贤能而现在都是不肖吗?”王安石对他的深切之语 ![]() ![]() ![]() 熙宁八年(1075),彗星出现,下诏求取直言。吕公著上疏说“:陛下临朝希望治理家国,时⽇已经很久,但左右前后,没有人敢直言。致使陛下有想治理天下的雄心,但没有致治之实,这是任事大臣辜负了陛下。大概士人的 ![]() 起用为知河 ![]() 不久,为同知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之不死,那么⾁刑就会实行了。”于是停止。西夏幽 ![]() 元丰五年(1082),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被授予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不久永乐城陷落,神宗临朝叹息说:“边地百姓疲敝如此,只有吕公著向朕说过而已。”移居扬州,加大学士。将要立太子,神宗对辅佐大臣说,应当以吕公著、司马光为师傅。 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份返回朝廷。太皇太后派使臣 ![]() ![]() 元。。元年(1086),吕公著被授予尚书右仆 ![]() ![]() ![]() 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只罢知怀州。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官所议论,得失不⾜言。看主上正值壮年,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 ![]() 吐蕃首领鬼章青宜结很久以来成为洮、河一带的祸患,听说朝廷息兵省戍,暗地与西夏人合谋再取熙、岷州。吕公著报告派遣军器丞游师雄以方便谕求众将,不过一个月,活捉鬼章青宜结致于朝宮下。 神宗在资善堂宴请亲近大臣,拿出所书写的人唐诗分赐给众人。吕公著就聚集所讲书中要语明⽩、切合于治道的,共一百篇进献,以备神宗游意翰墨,作为圣学的帮助。 元。。三年四月,恳请辞去职位,被授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宋朝建立以来,宰相以三公平章重事者四人,而吕公著与他的⽗亲居其二,士人羡慕吕氏的荣耀。诏令在东府南面建造府第,打开北门,以方便执政大臣聚会议事。凡是三省、枢密院的职责,都得总理。每隔一天一朝会,因到都堂,吕公著出不以时,这是特殊的恩典。 第二年二月吕公著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太皇太后接见辅佐大臣哭泣说:“家国不幸,司马相公已死,吕司空又逝世。”痛惜怜悯了很长时间。神宗也悲痛 ![]() 吕公著从年青时讲学,就以治心养 ![]() ![]() ![]() 起初,吕公著与王安石很好,王安石待之如兄长,王安石能言善辩,没有人与之抗衡,唯独吕公著能以精辟的见识和简洁的言语制服他。王安石曾说“:疵吝每不自胜,一到长者面前,即废然而反,这就是说使人打消自己的念头,这一点在吕公著那儿体现得最充分。”又曾对人说“:吕公著为相,吾辈可以谈论做官了。”后来王安石得志,受到重用,以为吕公著必定会帮助自己,但吕公著却数次公开上言,陈述他的过失,因此二人 ![]() 绍圣元年(1094),章。。为相,任命翟思、张商英、周秩任言官,议论吕公著更变熙丰法度,削除他的赠谥,毁坏皇帝所赐碑,再贬谪为建武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司户参军。徽宗即位,追复为太子太保。蔡京擅政,又降为左光禄大夫,载⼊元。。 ![]()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高手小说网提供脱脱、阿鲁图等最新小说宋史未减删章节未减删减全文阅读,宋史是脱脱、阿鲁图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火热版阅读,高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未减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