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小说网提供宋史最快更新火热版阅读 |
![]() |
|
高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18374 |
上一章 十五百一卷 下一章 ( → ) | |
周必大 留正 胡晋臣 周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郑州管城人。祖诜,宣和中卒庐陵,因家焉。⽗利建,太学博士。必大少英特,⽗死,鞠于⺟家,⺟亲督课之。 绍兴二十年,第进士,授徽州户曹。中博学宏词科,教授建康府。除太学录,召试馆职,⾼宗读其策,曰:"掌制手也。"守秘书省正字。馆职复召试自此始。兼国史院编修官,除监察御史。 孝宗践祚,除起居郞。直前奏事,上曰:"朕旧见卿文,其以近作进。"上初御经筵,必大奏:"经筵非为分章析句, ![]() 权给事中,缴驳不辟权幸。翟婉容位官吏转行碍止法,争之力,上曰:"意卿止能文,不谓刚正如此。"金索讲和时旧礼,必大条奏,请正敌国之名,金为之屈。 曾觌、龙大渊得幸,台谏 ![]() ![]() ![]() ![]() ![]() 久之,差知南剑州,改提点福建刑狱。⼊对,愿诏中外举文武之才,区别所长为一籍,蔵 ![]() ![]() ![]() 德寿加尊号,必大曰:"太上万寿,而绍兴末议文及近上表用嗣皇帝为未安。按建炎遥拜徽宗表,及唐宪宗上顺宗尊号册文,皆称皇帝。"议遂定。赵雄使金,赍国书,议受书礼。必大立具草,略谓:"尊卑分定,或较等威;叔侄亲情,岂嫌坐起!"上褒之曰:"未尝谕国书之意,而卿能道朕心中事,此大才也。" 兼权兵部侍郞。奏请重侍从以储将相,增台谏以广耳目,择监司、郡守以补郞官。寻权礼部侍郞、兼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一⽇,诏同王之奇、陈良翰对选德殿,袖出手诏,举唐太宗、魏征问对,以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优劣,苦不自觉,命必大等极陈当否。退而条陈:"陛下练兵以图恢复而将数易,是用将之道未至;择人以守郡国而守数易,是责实之方未尽。诸州长吏,倏来忽去,婺州四年易守者五,平江四年易守者四,甚至秀州一年而四易守,吏 ![]() 兼侍讲,兼中书舍人。未几,辞直学士院,从之。张说再除签书枢密院,给事中莫济封还录⻩,必大奏曰:"昨举朝以为不可,陛下亦自知其误而止之矣。曾未周岁,此命复出。贵戚预政,公私两失,臣不敢具草。"上批:"王〈⽇严〉疾速撰⼊。济、必大予宮观,⽇下出国门。"说露章荐济、必大,于是济除温州,必大除建宁府。济被命即出,必大至丰城称疾而归,济闻之大悔。必大三请祠,以此名益重。 久之,除敷文阁待制兼侍读、兼权兵部侍郞、兼直学士院。上劳之曰:"卿不 ![]() 上⽇御球场,必大曰:"固知陛下不忘阅武,然太祖二百年天下,属在圣躬,愿自 ![]() ![]() ![]() 久雨,奏请减后宮给使,宽浙郡积逋,命省部议优恤。內直宣引,论:"金星近前星,武士击球,太子亦与,臣甚危之。"上俾语太子,必大曰:"太子人子也,陛下命以驱驰,臣安敢劝以违命,陛下勿命之可也。" 乞归,弗许。上 ![]() 除参知政事,上曰:"执政于宰相,固当和而不同。前此宰相议事,执政更无语,何也?"必大曰:"大臣自应互相可否。自秦桧当国,执政不敢措一辞,后遂以为当然。陛下虚心无我,大臣乃 ![]() ![]() 有介椒房之援求为郞者,上俾谕给舍缴驳,必大曰:"台谏、给舍与三省相维持,岂可谕意?不从失体,从则坏法。命下之⽇,臣等自当执奏。"上喜曰:"肯如此任怨耶?"必大曰:"当予而不予则有怨,不当予而不予,何怨之有!"上曰:"此任责,非任怨也。"除知枢密院。上曰:"每见宰相不能处之事,卿以数语决之,三省本未可辍卿也。" 山 ![]() ![]() ![]() ![]() ![]() 拜枢密使。上曰:"若有边事,宣抚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上诸军升差籍,时点召一二察能否,主帅悚 ![]() 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首奏:"今內外晏然,殆将二纪,此正可惧之时,当思经远之计,不可纷更 ![]() ![]() ⾼宗升遐,议用显仁例,遣三使诣金。必大谓:"今昔事殊,不当畏敌曲徇。"止之。贺正使至,或请权易淡⻩袍御殿受书,必大执不可,遂为缟素服,就帷幄引见。十五年,思陵发引,援熙陵吕端故事,请行,乃摄太傅,为山陵使。明堂加恩,封济国公。 十一月,留⾝乞去,上奖劳再三。忽宣谕:"比年病倦, ![]() ![]() 光宗问当世急务,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国公。李巘草二相制,抑扬不同,上召巘令帖⿇改定,既而斥巘予郡。必大求去。 何澹为司业,久不迁,留正奏选之。澹憾必大而德正,至是为谏长,遂首劾必大。诏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澹论不已,遂以少保充醴泉观使。判隆兴府,不赴,复除观文殿学士、判潭州,复大观文。坐所举官以贿败,降荥 ![]() 宁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曰圣孝,曰敬天,曰崇俭,曰久任。庆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傅致仕。 先是,布⾐吕祖泰上书请诛韩侂胄,逐陈自強,以必大代之。嘉泰元年,御史施康年劾必大首唱伪徒,私植 ![]() ![]() ![]() 二年,复少傅。四年,薨,年七十有九。赠太师,谥文忠。宁宗题篆其墓碑曰"忠文耆德之碑。" 自号平园老叟,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尝建三忠堂于乡,谓欧 ![]()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舂人。六世祖从效,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封鄂国公。绍兴十三年,第进士,授南恩州 ![]() 龚茂良守番禺,正言:"在法:劫盗脏満五贯死,海盗加等。小民饵利,率⾝陷重辟。请镂梓海上,使户知之。"民始知避。用茂良荐,赴都堂审察。宰相虞允文奇之,荐于上。得对,正言:"家国右文而略武备,祖宗以天下全力用于西夏,承平⽇久,边不为备,至敌人长驱而不能支。今当改辙,使文武并用。"孝宗嘉叹,书札中要语下三省施行。 知循州,陛辞,言:"士大夫名节不立,家国缓急无所倚仗。靖康金人犯阙,死义者少,因 ![]() ![]() 擢起居舍人,寻权中书舍人。光宗自东宮朝,顾见正,谓左右曰:"修整如此,其人可知。"乃请于上,兼太子左谕德。正言:"记注进御,非设官本意。乞自今免奏御。"诏从之。 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兵部侍郞,除给事中。张说子荐往视镇江战舰,挟势游观,沉舟溺卒,除知阁门事、枢密副承旨,正封对还词头。洪邦直除御史,正言:"邦直为邑人所讼,不宜任风宪。" 兼权吏部尚书,言:"用人莫先论相。陛下志在恢复,而相位不能任辅赞。望精选人才,与图大计。"时相益不乐,以显谟阁直学士出知绍兴府。 侍御史范仲芑劾前帅脏六十万,有诏核责。正明其非辜,御史怒,并劾正,降显谟合待制、提举⽟隆万寿宮。寻复职。知赣州,奏减上供米,不报。及为相,蠲一万八千石。知隆兴府。 进龙图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平四蜀折租价,岁减酒课三十八万。乾道初,羌酋奴儿结越大渡河,据安静砦,侵汉地几百里。正密授诸将方略,擒奴儿结以归,尽俘其 ![]() 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孝宗密谕內禅意,拜右丞相。一⽇奏事,皇太子参决侍立,上顾谓太子曰:"留正纯诚可托。" 光宗受禅,主管左右舂坊姜特立随龙恩擢知阁门事,声势浸盛。正列其招权预政状,乞斥逐,上意犹未决。会副参阙,特立谒正曰:"上以丞相在位久, ![]() 绍熙元年,进左丞相。正谨法度,惜名器,豪发不可⼲以私。引赵汝愚首从班,卒与之共政。用⻩裳为皇子嘉王翊善,世号得人。嘉王 ![]() 上不豫,外议汹汹,正与同列间至福宁殿奏事,处分得宜,人情以安。进封申国公。上疾浸平,正乞归政,不许。 初,正帅蜀,虑吴氏世将,谋去之。至是,朝廷议更蜀帅,正言:"西边三将,惟吴氏世袭兵柄,号为"吴家军",不知有朝廷。"遂以户部侍郞丘崈行。及吴 ![]() ![]() 寿皇圣政成,进少保,封卫国公。李端友以椒房亲,手诏除郞,正缴还,上不纳,复执奏曰:"昔馆陶公主为子求郞,明帝不许。今端友依凭內援,恐累圣德。"姜特立除浙东副总管,寻召赴行在,正引唐宪宗召吐突承璀事,乞罢相。上批:"成命已行,朕无反汗,卿宜自处。"正待罪六和塔,奏言:"陛下近年,不知何人献把定之说,遂至每事坚执,断不可回。天下至大,机务至烦,事出于是,则人无异词,可以固执;事出于非,则众论纷起,必须惟是之从。臣恐自此以往,事无是非,陛下壹持把定之说,言路遂塞。"因缴进前后锡赍及告敕,待罪范村,乞归田里,不许。 寿圣太后将以冬至上尊号册宝,以正为礼仪使,摄太傅。于是上遣左司徐谊谕旨,正复⼊都堂视事。是行也,待罪凡一百四十⽇。册宝礼成,拜不傅,封鲁国公。正力辞。 五年正月,孝宗疾⾰,正数请车驾过宮。一⽇,上拂⾐起,正引裾泣谏,随至福宁殿门。正退上疏,言极 ![]() ![]() 正始议以上疾未克主丧,宜立皇太子监国;若终丧未倦勤,当复辟。设议內禅,太子可即位。时从臣郑湜奏与正同。既而赵汝愚以內禅请于宪圣,正谓:"建储诏未下,遽及此,他⽇必难处。"论既违,以肩舆逃去。及嘉王即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以正为大行攒宮总护使,宁宗即位。⼊谢,复出。宪圣命速宣押,时汝愚亦以为请,上亲札,遣使召正还。 侍御史张叔椿请议正弃国之罚,乃徙叔椿吏部侍郞,而正复相。⼊贺,且请车驾一出, ![]() ![]() 韩侂胄浸谋预政,数诣都堂,正使省吏谕之曰:"此非知阁⽇往来之地。"侂胄怒而退。会经筵晚讲赐坐,正执奏以为非,上不怿。侍御史⻩度论马大同罪,正拟度补外,上知其情,除度右正言。正请推恩随龙人,上曰:"朕未见⽗⺟,可恩及下人耶?"积数事失上意,侂胄从而间之。八月,手诏正以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寻又以谏议大夫张叔椿言,落职。 庆元元年六月,诏正以上皇付正手诏八字进⼊,宣付史馆。复观文殿大学士。 初,刘德秀自重庆⼊朝,未为正所知,谒正客范仲黼请为言,正曰:"此人若留之班行,朝廷必不静。"乃除大理簿,德秀憾之。至是为谏议大夫,论正四大罪,褫职,自是弹劾无虚岁。以张釜言,责授中大夫、光禄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明年,令自便。给事中谢源明封还录⻩,量移南剑州,再许自便。 复光禄大夫、提举洞霄宮。上章乞纳禄,诏复元官职致仕。又以御史林采言,依旧官光禄大夫致仕。俄复观文殿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嘉泰元年,进封魏国公,复少师、观文殿大学士。开禧二年七月,薨,年七十八。赠太师。 正出处大致如绍熙去国, ![]() 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行于世。宝庆三年,谥忠宣。子恭、丙、端,皆为尚书郞。孙元英,工部侍郞;元刚,起居舍人。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郞,迁著作佐郞兼右曹郞官。 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 ![]() 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 ![]() 晋臣以亲年⾼,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上谓辅臣曰:"胡晋臣言可行。" 除度支郞,累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郞官,以病⾜未供职。侍郞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郞,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內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上命条上军政利害。既而朝重华宮,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 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凊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 ![]() ![]() 论曰:谋大事,决大议,非凝定有立者不能也。周必大、留正一时俱以相业称,然必大纯笃忠厚,能以善道其君,光、宁禅受之际,惧祸而去,其可为有立乎哉?若胡晋臣争论朱熹,则侃侃有守者也。 部分译文 周必大字子充,又字洪道,其祖先是郑州管城人。祖⽗周诜,宣和年间在庐陵任副职,因此定居在这里。⽗亲周利建,是太学博士。年少时就特别杰出,⽗亲死后,他被寄养在外祖⺟家,⺟亲亲自督促他学习。 绍兴二十年(1150),周必大考中进士,被授予徽州户曹之职。周必大考中博学宏词科,任建康府教授。周必大拜官太学录,被召去应试馆职,⾼宗读了他的策文,说:“是个负责起草诏书的人才。”周必大任秘书省正字。馆职恢复由朝廷诏试从此开始。周必大兼国史院编修官,拜官监察御史。 孝宗即位后,周必大拜官起居郞。直接到皇上面前奏事,皇上说:“我过去看过你写的文章,把你的近作拿来看看。”皇上当初亲临经筵,周必大奏道:“经筵并不是分析文章讲解句子的地方,想从容不迫地了解情况,增益于圣德,就要探求治理之本。”开始,左右史很久没有任命人担任,史事记载被中断、累积,周必大请求必须记下君臣们的言行举止,他⽇夜兼程修史,每月一次呈给皇上看。于是皇上命令周必大兼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又兼权中书舍人。周必大在经筵侍讲,曾论及边境之事,皇上为蜀 ![]() 周必大暂代给事中,封驳政令之失当,不任用权贵、宠臣。翟婉容对官吏进行升调时违反了有关法令,周必大竭力争执,认为不妥。皇上说:“原以为你只会写文章,没想到你如此刚強正直。”金索取讲和时的旧礼,周必大一一上奏,请求端正敌国之称呼,金国为之气沮。 曾觌、龙大渊被皇上宠幸,台谏官 ![]() ![]() ![]() 很久后,周必大被差遣任南剑州知州,又改为提点福建刑狱。周必大进宮回答皇上的提问,希望皇上令中外各地举荐文武人才,分别把他们的长处记在一本册子上,蔵于 ![]() ![]() ![]() ![]() ⾼宗要加尊号,周必大说:“太上皇万岁,而绍兴末年所议之文及近来上的表使用嗣皇帝的称呼不妥。按照建炎年间遥拜徽宗表,以及唐宪宗献给唐顺宗尊号的册文,都称皇帝。”决议于是定下。赵雄出使金朝,要携带国书,朝廷讨论受国书的礼节。周必大立即具体草拟,大致內容是:“尊卑名分之定,有人计较等级、威风;叔侄亲戚关系,难道还计较是坐着还是站立。”皇上赞赏地说“:我未曾告诉国书的內容,而你能道出我心中所想,真是真正的人才呀。” 周必大兼权兵部侍郞。奏请敬重侍从以储备将相之才,增设台谏官以广开言路,选择监司、郡守以补充郞官之不⾜。不久,周必大暂代礼部侍郞、兼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一天,皇上令周必大同王之奇、陈良翰到选德殿回答问题,皇上从袖中拿出手诏,举出唐太宗与魏征关系之例,询问他在位久,而功绩未成,治政的好坏,他自己不能发觉的解决办法,命令周必大等人尽言是否。周必大一一陈述“:陛下训练士兵以图谋恢复国土而将领多次更换,这是用将的法则未掌握好;选择人戍守郡国而郡守多次变换,这是把责任落在实处的方法不完善。各州官吏,一下子上任一下子罢职,婺州四年而地方官换了五次,平江四年换守臣四次,更有甚者秀州一年而四次换守臣,官吏 ![]() ![]() ![]() 周必大兼侍讲,又兼任中书舍人。不久,他辞去直学士院之职,得到批准。张说再次拜为签书枢密院,给事中莫济封驳回录⻩,周必大奏道:“过去全朝廷的人都认为张说这个任命不适合,陛下自己也知道错了而加以制止了。未到一年,这个任命又下发。贵戚参预政事,公私两方面都受到损失,我不敢草拟此令。”皇上批示:“王⽇严立即撰写任命书。莫济、周必大降为宮观官,傍晚离开国都。”张说公开奏章的內容,让被弹劾者知道,又荐举莫济、周必大二人,于是莫济被派往温州任职,周必大到建宁府任职。莫济接到任命立即离朝,周必大到丰城后称病而归,莫济听说后很后悔自己的行动。周必大三次请求一宮观职,因此名气更大了。 时间过了很久,周必大拜官敷文阁待制兼侍读、暂代兵部侍郞、兼直学士院。皇上安 ![]() ![]() 皇上一天亲临。。场,周必大说:“我固然知道陛下不会忘记检阅战备,然而太祖二百年的天下,其希望在于圣上的勤勉,希望皇上自 ![]() ![]() 天上下了很长时间雨,周必大奏请减少后宮供给,松缓对浙郡长期以来积欠的租税的 ![]() 周必大乞求回乡,未得到批准。皇上想召人为他分担职责,于是问周必大:“吕祖谦能写文章吗?”周必大回答说:“吕祖谦的涵养很深,了解典故,不仅仅工于文字。”周必大拜为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升为吏部兼承旨。皇上令礼官讨论明堂典礼,周必大提出祭天与祭地分别举行的意见。周必大受旨撰写《选德殿记》及《皇朝文鉴序》。周必大在翰苑近六年,制命文字温和、雅致,考虑事情周到、全面,是一时文学侍从之臣中的第一人。有人说他再次⼊翰苑任职,实际上是曾觌所荐,而周必大不知道真相。 周必大拜官参知政事,皇上说:“执政与宰相,本来应当和睦而又有不同之处。在这之前宰相论述某事,而执政再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这是为什么?”周必大说:“大臣本来应该相互支持或反对。自从秦桧当权后,执政不敢讲一句话,以后于是成为理所当然。陛下虚心请教抛开自己的尊严,大臣哪敢自以为是?只要小事不敢隐瞒,那么大事又有什么理由要隐瞒。”皇上深以为然。天久旱,皇上手诏求直言。宰相认为此诏令一下,各州郡都会乞求赈济,如何应付,于是约周必大一起上奏反对此令。周必大说“:皇上想了解下面的情况,而我们却要加以阻拦,怎么可以堵塞公众的言路呢?” 有人借助后妃的引荐请求为郞官,皇上把此事 ![]() ![]() 山 ![]() ![]() ![]() ![]() ![]() ![]() ![]() 周必大拜官枢密使。皇上说“:如果边境出事,宣抚使之职只有你可胜任,他人不行。”各位统帅呈上各军升迁名单,周必大不时点名召见一二人考察其才能优劣,统帅十分恐惧,不敢容于私情。周必大创造了诸军点试法,对分散在外的军队就亲自去检阅。池州李忠孝自己说有二名正将不能拉开弓,乞求罢去他们的军职。皇上说“:这是枢密使措置的效果。”金州寻求将帅,周必大说:“与其让人私下举荐,不如正大光明地选报。”皇上命令侍从、管军举荐将帅。有人传言大石林牙将要加兵攻金,忽鲁大王分别占据上京,边境大臣与夏国订下盟约。周必大都一概不理会,劝皇上持重,不要轻举妄动。果然所传之言都是妄言。皇上说“:你真有先见之明。” 淳熙十四年(1187)二月,周必大拜官右丞相。他首先奏道“:现在国內外定安,这种定安局面大约将近有二十四年了,这正是令人担心之时,应考虑家国的长远之计,不可以频频更改治国方针以图速強。”秀州乞求减去大军总制钱二万缗,官吏请求核审是否合适,周必大说:“这难道是审核的时候?”立即蠲免了秀州的总制钱。密封的奏章多说大臣们的同异,周必大说:“各尽所见,归纳到一处,怎么可能还相同呢?陛下恢复祖宗过去的制度,令三省反复阅读奏章后行动,正是想使上下互相牵持,并不是只奉行文书。” ⾼宗逝世,议定 ![]() ![]() 十一月,周必大单独留下来请求让他去职,皇上再三加以安 ![]() ![]() 光宗询问当今急务,周必大奏称为用人、求言二件事。三月,周必大拜官少保、益国公。李山献草拟了二相制度,大家对此贬褒不一,皇上召李山献令他用⿇纸另拟文书,不久把李山献贬斥到一郡任职。周必大请求离朝。 何澹为司业,在职很久都没有升迁,留正奏请提拔他。何澹对周必大不満而 ![]() ![]() ![]() 宁宗即位,令大臣直言朝政得失,周必大奏上四件事:至孝、敬天、崇俭、久任。庆元元年(1195),周必大三次上表引退,于是以少傅⾝份退休。 开始,平民吕祖泰上书请求杀韩。。胄,驱逐陈自強,以周必大代替他。嘉泰元年(1201),御史施康年弹劾周必大首先为诡诈之徒唱赞歌,又私植 ![]() ![]() ![]() 嘉泰二年(1202),周必大又为少傅。嘉泰四年(1204年)死去,终年七十九岁。皇上赠他为太师,谥号“文忠”宁宗为他的墓碑题写篆文“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自己号称平园老叟,著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周必大曾在乡里建三忠堂,说欧 ![]() 留正字仲至,泉州永舂人。他的六世祖留从效,事奉宋太祖,为清远军节度使,被封为鄂国公。绍兴十三年(1143),留正考中进士,被授予南恩州 ![]() 龚茂良驻守番禺,留正说:“法律规定:抢劫之赃物満了五贯要判死刑,海盗定罪还要加一等。百姓受利引 ![]() 留正任循州知州,他到宮中辞行时对皇上说:“士大夫的名节不建立,家国缓急之时无所倚仗,靖康时金人侵⼊国都,为义而死的人很少,趁 ![]() ![]() 留正被提为起居舍人,不久任权中书舍人。光宗从东宮来拜见皇上,看见留正,便对左右人说:“仪表如此整洁,这个人可用。”于是向皇上请求,留正于是兼太子左谕德。留正说“:记注官要把所书內容呈给皇上过目,这并非设此官的本意。乞求从今免去进呈皇上过目的程序。”皇上下令遵从。 留正为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兵部侍郞,拜为给事中。张说之子张荐前往视察镇江的战船,他倚仗权势到处游玩,造成船沉士兵溺死,朝廷任他为知。。门事、枢密副承旨,留正驳回了朝廷的谕旨。洪邦直拜为御史,留正说:“洪邦直被邑人所诉讼,不宜任风宪之职。” 留正兼代吏部尚书,他说:“用人没有先于考虑宰相的人选的。陛下的志愿在于恢复国土,而宰相之位不能担当起辅佐襄赞之重任。希望精选人才,与之图谋大计。”当时的宰相很不⾼兴,于是留正以显谟阁直学士之职出任绍兴府知府。 侍御史范仲艹己弹劾前帅贪赃六十万,皇上诏令加以核实。留正清楚他没有罪,御史大怒,同时又弹劾留正,留正被降职为显谟阁待制、提举⽟隆万寿宮。不久复职。留正任赣州知州,奏请减少上供米,未得到回音。等到他为宰相后,蠲免赣州上供米一万八千石。留正为隆兴府知府。 留正被提为龙图阁直学士、四川制置使、兼任成都府知府。他使四蜀折租价得以稳定,每年减去酒税三十八万。乾道初年,羌族首领奴儿结渡过大渡河,占据了安静砦,侵占了汉族几百里的土地。留正秘密授给各将方略,抓住了奴儿结,把他的 ![]() 留正拜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孝宗私下告诉他想传位的事,留正拜为右丞相。一天他向皇上奏事,皇太子参与决策正侍立于旁,皇上回头对太子说:“留正纯正、忠诚,可以依托。” 光宗即位,主管左右舂坊的姜特立随着皇上的恩宠被提为知。。门事,其声势更加兴盛。留正列举出他揽权预政的罪状,请求将他加以责斥驱逐,皇上心中还未决定。正好副参知政事一职空缺,姜特立拜见留正说“:皇上由于丞相你在位很久了,想提你为左相,叶翥、张木匀应当选一人为执政,不知哪个人在先?”留正奏告皇上,皇上大怒,令姜特立提举兴国宮。孝宗听说此事后,说:“这是真正的宰相。” 绍熙元年(1190),留正升为左丞相。留正严格法律制度, ![]() ![]() ![]() 皇上⾝体不适,宮外议论纷纷,留正与同僚间或到福宁殿奏事,处理事情十分合宜,人心因此得以定安。留正被封为申国公。皇上的病慢慢好了,留正请求归还皇上执权政,未得到批准。 当初,留正统帅蜀时,考虑到吴氏世代为将,想设法去除他。到这时,朝廷有意见更换蜀帅,留正说:“西边三位将领,只有吴氏世袭兵权,号称‘吴家军’,他们不知道还有朝廷。”于是以户部侍郞丘宗山代理其职。等到吴 ![]() ![]() 《德皇圣政》一书写成,留正被升为少保,封为卫国公。李端友因为与后妃有亲戚关系,皇上手诏他拜为郞官,留正 ![]() ![]() 寿圣太后将要在冬至上尊号册书宝玺,以留正为礼仪使,给他太傅的头衔。于是皇上派左司徐谊宣旨,留正又进⼊都堂办公。到这次任职,留正待罪共一百四十天。册宝礼结束,留正拜官少傅,封为鲁国公。留正极力推辞。 绍熙五年(1194)正月,孝宗病情恶化,留正多次请求光宗到宮中去拜见孝宗。一天,光宗拂袖而起,留正拉着他⾐服的大襟哭着劝谏,又随同光宗来到福宁殿门口。留正退朝上疏,其言词十分 ![]() ![]() 留正开始提出由于皇上生病未完全主持孝宗的丧事,应该立皇太子监国;如果丧事办完不 ![]() 侍御史张叔椿请求论留正弃国之罪,于是改张叔椿为吏部侍郞,而留正恢复宰相之职。留正进宮向宁宗祝贺,并请求皇上出宮一次,以定安国都的人心;以及确定寿康宮朝南,撤去新增 ![]() 韩。。胄想渐渐谋取参权政,他多次到都堂去,留正派省吏告诉他说:“这不是知。。每天往来之地。”韩。。胄愤怒地退出。遇到晚上在经筵侍讲时,皇上赐座,留正认为不可,皇上不⾼兴。侍御史⻩度论述马大同的罪行,留正拟请让⻩度补为朝外官,皇上了解情况后,让⻩度拜为右正言。留正请求推恩给随龙人,宁宗说“:我未见⽗⺟,可以推恩到⾝边的人吗?”累积有几件事留正都违背了皇上的意愿,韩。。胄又从中挑拨。八月,皇上手诏留正为少师、观文殿大学士之职为建康府判官。不久又因为谏议大夫张叔椿的谏言,留正失去职位。 庆元元年(1195年)六月,皇上诏令留正把太上皇 ![]() ![]() 当初,刘德秀从重庆进⼊朝廷,留正不清楚此事,他拜见留正的门客范仲黼请他说句话,留正说:“此人如留在朝廷做官,朝廷一定不得安宁。”于是让他任大理簿,刘德秀深 ![]() 给事中谢源明驳回录⻩,留正遇恩赦迁移至南剑州,再次允许他自便。留正又为光禄大夫、提举洞霄宮。他上书乞求发给俸禄,皇上诏令他恢复原官职退休。又 ![]() 留正进退情况大致如下:绍熙年间离开朝廷,他 ![]() 留正著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留传于世。宝庆三年(1227)朝廷赠他谥号“忠宣”其子留恭、留丙、留端,都是尚书郞。其孙子留元英,是工部侍郞;留元刚,是起居舍人。 Www.GaOsHOuXS.Cc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高手小说网提供脱脱、阿鲁图等最新小说宋史未减删章节未减删减全文阅读,宋史是脱脱、阿鲁图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火热版阅读,高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未减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