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小说网提供宋史最快更新火热版阅读 |
![]() |
|
高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宋史 作者:脱脱、阿鲁图等 | 书号:10204 时间:2017/3/26 字数:25565 |
上一章 六十九百一卷 下一章 ( → ) | |
◎儒林七 ○程迥 刘清之 真德秀 魏了翁 廖德明 程迥,字可久,应天府宁陵人。家于沙随,靖康之 ![]() ![]() 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历扬州泰兴尉。训武郞杨大烈有田十顷,死而 ![]() ![]() 调饶州德兴丞。盗⼊县民齐匊家,平素所不快者,皆罥絓逮狱。州属迥决 ![]() ![]() 改知隆兴府进贤县。省符下,知平江府王佐决陈长年辄私卖田,其从子诉有司十有八年,⺟鱼氏年七十坐狱。廷辨按法追正,令候⺟死服阕⽇,理为己分,令天下郡县视此为法。迥为议曰:"天下之人孰无⺟慈?子若孙宜定省温凊,不宜有私财也。在律,别籍者有 ![]() ![]() ![]() 民饥,府檄有诉闭籴及粜与商贾者,迥即论报之曰:"力田之人,细米每斗才九十五文, ![]() ![]() 县大⽔,亡稻麦,郡蠲租税至薄,迥⽩于府曰:"是驱民流徙耳!赋不可得,徒存欠籍。"乃悉蠲之。郡僚犹曰:"度江后来,未尝全放,恐户部不从。"迥力论之曰:"人唐损七,则租、庸、调俱免。今损十矣。夏税、役钱不免,是犹用其二也,不可谓宽。"议乃息。 境內有妇人佣⾝纺绩舂簸,以养其姑。姑 ![]() 调信州上饶县。岁纳租数万石,旧法加倍,又取斛面米。迥力止绝之,尝曰:"令与吏服食者,皆此邦之民膏⾎也。曾不是思,而横敛 ![]() 奉祠,寓居番 ![]() ![]() ![]() ![]() 迥居官临之以庄,政宽而明,令简而信,绥強抚弱,导以恩义。积年雠讼,一语解去。猾吏 ![]() ![]() ![]() ![]() ![]() 迥尝授经学于昆山王葆、嘉禾闻人茂德、严陵喻樗。所著有《古易考》、《古易章句》、《古占法》、《易传外编》、《舂秋传显微例目》、《论语传》、《孟子章句》《文史评》、《经史说诸论辨》、《太玄补赞》、《户口田制贡赋书》、《乾道振济录》、《医经正本书》、《条具乾道新书》、《度量权三器图义》、《四声韵》、《淳熙杂志》、《南斋小集》。卒官。 朝奉郞朱熹以书告迥子绚曰:"敬惟先德,博闻至行,追配古人,释经订史,开悟后学,当世之务又所通该,非独章句之儒而已。曾不得一试,而奄弃盛时,此有志之士所为悼叹咨嗟而不能已者。然著书満家,⾜以传世,是亦⾜以不朽。"绚以致仕恩调巴陵尉,摄邑事,能理冤狱。孙仲熊,亦有名。 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受业于兄靖之,甘贫力学,博极书传。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袁州宜舂县主簿,未上,丁⽗忧,服除,改建德县主簿。请于州,俾民自实其户。由是赋役平,争讼息。 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具得其实。州议减常平米直,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內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实窥伺攘夺者众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內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帅龚茂良以救荒实迹闻于朝,又偕诸公荐之。 发运使史正志按部至筠,俾清之拘集州县畸零之赋,清之不可。清之有同年生在幕中,谓曰:"侍郞因子言,谓子 ![]() ![]() 茂良⼊为参知政事,与丞相周必大荐清之于孝宗。召⼊对,首论:"民困兵骄,大臣退托,小臣苟偷。愿陛下广览兼听,并谋合智,清明定安,提要挈纲而力行之。古今未有俗不可变、弊不可⾰者,变而通之,亦在陛下方寸之间耳。"又言用人四事:"一曰辨贤否。谓道义之臣,大者可当经纶,小者可为仪刑。功名之士,大者可使临政,小者可使立事。至于专谋富贵利达而已者下也。二曰正名实。今百有司职守不明,非旷其官,则失之侵 ![]() ![]() 改太常寺主簿。丁內艰,服除,通判鄂州。鄂大军所驻,兵籍多伪,清之⽩郡及诸司,请自通判厅始,俾伪者以实自言而正之。州有民 ![]() 差权发遣常州,改衡州。衡自建炎军兴,有所请大军月桩过湖钱者,岁送漕司,无虑七八万缗,以四邑所⼊曲引钱及郡计畸零苗米折纳充之。旧法,民有吉凶聚会,许买引为酒曲,谓之曲引钱,其后直以等第敷纳。衡有五邑,独敷其四。取民之辞不正,良民遍受其害,而黠民往往侮易其上,乃并与常赋不输。虽得曲引钱四五万缗,而常赋之失,不啻数万缗矣。清之请于朝,愿与总领所酌损补移,渐图蠲减。不报。遂戒诸邑:董常赋,缓杂征,阁旧逋,戒预折,新簿籍,谨推收,督勾销,明逋负,防带钞,治顽梗,柅吏 ![]() 先是,郡饰厨传以事常平、刑狱二使者,月一会集,互致折馈。清之叹曰:"此何时也?与其取诸民,孰若裁诸公。吾之所以事上官者,惟究心于所职,无负于吾民⾜矣。岂以酒食货财为勤哉?"清之自常禄外,悉归之公帑,以佐经用。至之⽇,兵无粮,官无奉,上供送使无可备。已而郡计渐裕。民力稍苏。或有报⽩,手自书之,吏不与焉。 尝作《谕民书》一编,首言畏天积善,勤力务本,农工商贾莫不有劝,教以事亲睦族,教子祀先,谨⾝节用,利物济人,婚姻以时,丧葬以礼。词意质直,简而易从。邦人家有其书,非理之讼⽇为衰息。 念士风未振,每因月讲,复具酒肴以燕诸生,相与输情论学,设为疑问,以观其所向,然后从容示以先后本末之序。来者⽇众,则增筑临蒸精舍居之。其所讲,先正经,次训诂音释,次疏先儒议论,次述今所䌷绎之说,然后各指其所宜用,人君治天下,诸侯治一国,学者治心治⾝治家治人,确然皆有可举而措之之实。 为阅武场。凡 ![]() 归,筑槐 ![]() 初,清之既举进士, ![]() ![]() ![]() ![]() ![]() ![]() 所著有《曾子內外杂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通录》、《墨庄总录》、《祭仪》、《时令书》、《续说苑》、文集、《农书》。 真德秀,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建之浦城人。四岁受书,过目成诵。十五而孤,⺟吴氏力贫教之。同郡杨圭见而异之,使归共诸子学,卒 ![]() 登庆元五年进士第,授南剑州判官。继试,中博学宏词科,⼊闽帅幕,召为太学正,嘉定元年迁博士。时韩侂胄已诛,⼊对,首言:"权臣开边,南北涂炭,今兹继好,岂非天下之福?然⽇者以行人之遣,金人 ![]() ![]() ![]() ![]() 召试学士院,改秘书省正字兼检讨⽟牒。二年,迁校书郞。又对,言暴风、雨雹、荧惑、蝻蝗之变,皆赃吏所致。寻兼沂王府教授、学士院权直。三年,迁秘书郞。⼊对,乞开公道,窒旁蹊,以抑小人道长之渐;选良牧,励战士,以扼群盗方张之锐。四年,选著作佐郞。同列相惎谗之,德秀恬不与较。宰相将用德秀,会言官牴之,德秀力辞。兼礼部郞官,上疏言:"金有必亡之势,亦可为国中忧。盖金亡则上恬下嬉,忧不在敌而在我,多事之端恐自此始。"五年,迁军器少监,升权直。 六年,迁起居舍人,奏:"权 ![]() ![]() 兼太常少卿。又言金人必亡,君臣上下皆当以祈天永命为心。充金国贺登位使,及盱眙,闻金人內变而返。言于上曰:"臣自扬之楚,自楚之盱眙,沃壤无际,陂湖相连,民皆坚悍強忍,此天赐吾国以屏障大江,使強兵⾜食为进取资。顾田畴不辟,沟洫不治,险要不扼,丁壮不练,豪杰武勇不收拾,一旦有警,则徒以长江为恃。岂如及今大修垦田之政,专为一司以领之,数年之后,积储充实,边民⽗子争 ![]() 时史弥远方以爵禄縻天下士,德秀慨然谓刘爚曰:"吾徒须急引去,使庙堂知世亦有不肯为从官之人。"遂力请去,出为秘阁修撰、江东转运副使。山东盗起,朝廷犹与金通聘,德秀朝辞,奏:"国 ![]() 江东旱蝗,广德、太平为甚,德秀遂与留守、宪司分所部九郡大讲荒政,而自领广德、太平。亲至广德,与太守魏岘同以便宜发廪,使教授林庠振给,竣事而还。百姓数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丛冢泣曰:"此皆往岁饿死者。微公,我辈已相随⼊此矣。"索毁太平州私创之大斛。新徽州守林琰无廉声,宁国守张忠恕私匿振济米,皆劾之,而以李道传摄徽。先是,都司胡貙、薛拯每诮德秀迂儒,试以事必败,至是政誉⽇闻,因倡言旱伤本轻,监司好名,振赡太过,使岘劾庠以撼德秀。德秀上章自明,朝廷悟,与岘祠,授庠⼲官,而道传寻亦召还。 德秀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番舶畏苛征,至者岁不三四,德秀首宽之,至者骤增至三十六艘。输租令民自概,听讼惟揭示姓名,人自诣州。泉多大家,为闾里患,痛绳之。有讼田者,至焚其券不敢争。海贼作 ![]() ![]() 十二年,以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承宽弛之后,乃稍济以严。尤留意军政, ![]() 十五年,以宝谟阁待制、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以"廉仁功勤"四字励僚属,以周惇颐、胡安国、朱熹、张栻学术源流勉其士。罢榷酤,除斛面米,申免和籴,以苏其民。民艰食,既极力振赡之,复立惠民仓五万石,使岁出粜。又易⾕九万五千石,分十二县置社仓,以遍及乡落。别立慈幼仓立义阡。惠政毕举。月试诸军 ![]() ![]() ![]() 理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寻擢礼部侍郞、直学士院。⼊见,奏:"三纲五常,扶持宇宙之栋⼲,奠安生民之柱石。晋废三纲而刘、石之变兴,唐废三纲而安禄山之难作。我朝立国,先正名分。陛下不幸处人伦之变,流闻四方,所损非浅。霅川之变,非济王本志,前有避匿之迹,后闻讨捕之谋,情状本末,灼然可考。愿讨论雍熙追封秦王舍罪恤孤故事,济王未有子息,亦惟陛下兴灭继绝。"上曰:"朝廷待济王亦至矣。"德秀曰:"若谓此事处置尽善,臣未敢以为然。观舜所以处象,则陛下不及舜明甚。人主但当以二帝、三王为师。"上曰:"一时仓猝耳。"德秀曰:"此已往之咎,惟愿陛下知有此失而益讲学进德。"次言:"霅川之狱,未闻参听于公朝,淮、蜀二阃乃出于佥论所期之外。天下之事非一家之私,何惜不与众共之?"且言:"乾道、淳熙间,有位于朝者以馈及门为 ![]() 上初御清暑殿,德秀因经筵侍上,进曰:"此⾼、孝二祖储神燕闲之地,仰瞻楹桷,当如二祖实临其上。陛下所居处密迩东朝,未敢遽当人主之奉。今宮阁之义浸备,以一心而受众攻,未有不浸 ![]() 宁宗小祥,诏群臣服纯吉,德秀争之曰:"自汉文帝率情变古,惟我孝宗方衰服三年,朝⾐朝冠皆以大布,惜当时不并定臣下执丧之礼,此千载无穷之憾。孝宗崩,从臣罗点等议,令群臣易月之后,未释衰服,惟朝会治事权用黑带公服,时序仍临 ![]() 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遂以焕章阁待制提举⽟隆宮。谏议大夫朱端常又劾之,落职罢祠。监察御史梁成大又劾之,请加窜殛。上曰:"仲尼不为已甚。"乃止。 既归,修《读记书》,语门人曰:"此人君为治之门,如有用我者,执此以往。"汀寇起,德秀荐陈韡有文武才⼲,常平使者史弥忠言于朝,遂起韡讨平之。绍定四年,改职与祠。 五年,进徽猷阁、知泉州。 ![]() ![]() ![]() 弥远薨,上亲政,以显谟阁待制知福州。戒所部无滥刑横敛,无徇私黩货,罢市令司,曰:"物同则价同,宁有公私之异?"闽县里正苦督赋,⾰之。属县苦贵籴,便宜发常平赈之。海寇纵横,次第禽殄之。未几,闻金灭,京湖帅奉露布图上八陵,而江、淮有进取潼关、⻩河之议。德秀以为忧,上封事曰:"移江、淮甲兵以守无用之空城,运江、淮金⾕以治不耕之废壤,富庶之效未期, ![]() 召为户部尚书,⼊见,上 ![]() ![]() ![]() ![]() 德秀长⾝广额,容貌如⽟,望之者无不以公辅期之。立朝不満十年,奏疏无虑数十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廷。四方人士诵其文,想见其风采。及宦游所至,惠政深洽,不愧其言,由是中外 ![]() ![]() ![]() ![]() ![]() ![]() 所著《西山甲乙稿》、《对越甲乙集》、《经筵讲义》、《端平庙议》、《翰林词草四六》、《献忠集》、《江东救荒录》、《清源杂志》、《星沙集志》。既薨,上思之不置,谥曰文忠。 魏了翁,字华⽗,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学,俨如成人。少长,英悟绝出,⽇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 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时方讳言道学,了翁策及之。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嘉泰二年,召为国子正。明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家国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此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強,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內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改秘书省正字。御史徐柟即劾了翁对策狂妄,独侂胄持不可而止。 明年,迁校书郞,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行次江陵,蜀大将吴曦以四川叛,了翁策其必败。又明年,曦诛,蜀平,了翁奉亲还里。侂胄亦以误国诛。朝廷收召诸贤,了翁预焉。会史弥远⼊相专国事,了翁察其所为,力辞召命。丁生⽗忧,解官心丧,筑室⽩鹤山下,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士争负笈从之。由是蜀人尽知义理之学。 差知汉州。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 ![]() ![]() ![]() ![]() 嘉定四年,擢潼川路提点刑狱公事。八年,兼提举常平等事,迁转运判官。戢吏 ![]() 十五年,被召⼊对,疏二千余言。首论人与天地一本,必与天地相似而后可以无旷天位,并及人才、风俗五事,明⽩切畅。又论郡邑強⼲弱枝之弊,所宜变通。盖自了翁去国十有七年矣,至是上 ![]() 十七年,迁秘书监,寻以起居舍人再辞而后就列。⼊奏,极言事变倚伏、人心向背、疆埸安危、邻寇动静,其几有五,谓:"宜察时几而共天命,尊道揆而严法守,集思广益,汲汲图之,不犹愈于坐观事会,而听其势之所趋乎?"又论士大夫风俗之弊,谓:"君臣上下同心一德,而后平居有所补益,缓急有所倚仗。如人自为谋,则天下之患有不可终穷者。今则面从而腹诽,习谀而踵陋,臣实惧焉。盍亦察人心之 ![]() 宁宗崩,理宗自宗室⼊即位,时事忽异,了翁积忧成疾,三疏求闲不得请,迁起居郞。明年,改元宝庆,雷发非时,上有"朕心终夕不安"之语,了翁⼊对,即论:"人主之心,义理所安,是之谓天,非此心之外,别有所谓天地神明也。陛下盍即不安而求之,对天地,事太⺟,见群臣,亲讲读,皆随事反求,则大本立而无事不可为矣。"又论:"讲学不明,风俗浮浅,立朝无犯颜敢谏之忠,临难无仗节死义之勇。愿敷求硕儒,丕阐正学,图为久安长治之计。"又请申命大臣,于除授之际,公听并观,然后实意所孚,善类皆出矣。 属济王黜削以死,有司顾望,治葬弗虔。了翁每见上,请厚伦纪,以弭人言。应诏言事者十余人,朝士惟了翁与洪咨夔、胡梦昱、张忠恕所言能引义劘上,最为切至,而了翁亦以疾求去。右正言李知孝劾梦昱窜岭南,了翁出关饯别,遂指了翁首倡异论,将击之,弥远犹外示优容。俄权尚书工部侍郞,了翁力以疾辞,乃以集英殿修撰知常德府。越二⽇,谏议大夫朱端常遂劾了翁欺世盗名,朋 ![]() ![]() 绍定四年复职,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五年,改差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宮,寻知遂宁府,辞不拜。进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泸大藩,控制边面二千里,而武备不修,城郭不治。了翁乃奏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牌手,申严军律,兴学校,蠲宿负,复社仓,创义冢,建养济院。居数月,百废具举。弥远薨,上亲庶政,进华文阁待制,赐金带,因其任。 了翁念家国权臣相继,內擅国柄,外变风俗,纲常沦斁,法度堕弛,贪浊在位,举事弊蠹,不可涤濯。遂应诏上章论十弊,乞复旧典以彰新化:"一曰复三省之典以重六卿,二曰复二府之典以集众议,三曰复都堂之典以重省府,四曰复侍从之典以来忠告,五曰复经筵之典以熙圣学,六曰复台谏之典以公黜陟,七曰复制诰之典以谨命令,八曰复听言之典以通下情,九曰复三衙之典以強主威,十曰复制阃之典以黜私意。疏列万言,先引故实,次陈时弊,分别利害,粲若⽩黑。上读之 ![]() 臣庶封章多乞召还了翁及真德秀,上因民望而并招之,用了翁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对,首乞明君子小人之辨,以为进退人物之本,以杜 ![]() ![]() 还朝六阅月,前后二十余奏,皆当时急务。上将引以共政,而忌者相与合谋排摈,而不能安于朝矣。执政遂谓近臣惟了翁知兵体国,乃以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会江、淮督府曾从龙以忧畏卒,并以江、淮付了翁。朝论大骇,以为不可,三学亦上书争之。适边警沓至,上心焦劳,了翁嫌于避事,既五辞弗获,遂受命开府,宣押同二府奏事,上勉劳尤至。寻兼提举编修《武经要略》,恩数同执政,进封临邛郡开国侯,又赐便宜诏书如张浚故事。朝辞,面赐御书人唐严武诗及"鹤山书院"四大字,仍赐金带鞍马,诏宰臣饮饯于关外。乃酌上下流之中,开幕府江州,申儆将帅,调遣援师,褒死事之臣,黜退懦之将,奏边防十事。甫二旬,召为佥书枢密院事。赴阙奏事,时以疾力辞不拜。盖在朝诸人始谋假此命以出了翁,既出,则复以建督为非,虽恩礼赫奕,而督府奏陈动相牵制,故遽召还,前后皆非上意也。 寻改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复力辞,诏提举临安府洞霄宮。未几,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冠相与酬答,且曰:"吾平生处己,澹然无营。"复语蜀兵 ![]() 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赐第宅苏州,累赠秦国公。 所著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周易集义》、《易举隅》、《周礼井田图说》、《古今考》、《经史杂抄》、《师友雅言》。 廖德明,字子晦,南剑人。少学释氏,及得⻳山杨时书,读之大悟,遂受业朱熹。登乾道中进士第。知莆田县。民有奉 ![]() ![]() 累官知浔州,有声。诸司且 ![]() ![]() 时盗陷桂 ![]() 德明初为浔州教授,为学者讲明圣贤心学之要,手植三柏于学,浔士 ![]() 部分译文 真德秀字景元,后来改景元为希元,是建州浦城人。他四岁的时候开始读书,记 ![]() ![]() 庆元五年(1199),真德秀考中进士,被授南剑州判官。不久又试中博学宏词科,从而进⼊福建帅幕,并被朝廷召为太学正。嘉定元年(1208),真德秀擢升博士。当时,权相韩。。胄已被诛杀,皇帝召见了真德秀。真德秀首先说“:权臣韩。。胄挑起战争事端,致使南北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现在局面有了改观,这是天下人的福气。金朝要增加岁币之数,我朝廷认为应当予以満⾜;金朝要韩。。胄等 ![]() ![]() ![]() ![]() ![]() 真德秀在受到皇帝召见后,被召试学士院,改任秘书省正字兼检讨⽟牒,嘉定二年(1209),又升为校书郞,并再次受皇帝召见。他陈述暴风、雨雹、荧惑、蝻蝗之灾变,皆由贪官污吏所导致。不久,真德秀兼沂王府教授、学士院权直。嘉定三年,真德秀升秘书郞。他向皇帝建议要开公道,阻旁蹊,以抑小人往上爬;选良将,励军士,以扼群盗的兴起之势。嘉定四年,真德秀升为著作佐郞。遭到同列的攻击和诽谤,他处之恬然,不与之计较。宰相打算起用真德秀,遭到言官非议,真德秀也就极力推辞了。真德秀在兼礼部郞官时曾上疏说“:金朝有必亡的趋势,这虽是好事,但也可变为国中之忧。因为金亡后,很容易使我方丧失斗志,形成上恬下嬉的状况。所以真正的忧患不在敌方而在我方,多事之端,恐怕要从此开始了。”嘉定五年,真德秀迁军器少监,升权直。 嘉定六年,真德秀升任中书舍人,他上奏说:“韩。。胄等权 ![]() ![]() 真德秀兼太常少卿时,又言金朝必亡,认为君臣上下应当更加保持谨慎。真德秀充任金朝贺登位使,在行至盱眙时,听说金朝发生內变而返。并向皇帝禀告说“:我从扬州到楚州,又由楚州到达盱眙,一路上见沃野千里,陂湖相连,老百姓大多坚悍強忍,这是我长江之北最好的屏障,也为我方兵強马壮、不断进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然而,纵观千里沃野,大量的土地未得到开垦,⽔利未得到整修,险要地段没有加以控制,丁壮没有加以训练,豪杰武勇没有得到收编,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则只有以长江为屏障。现在应颁布大兴⽔利、鼓励垦田之政策,并设一专门机构负责督导。如此一来,数年之后,积蓄充实,边民⽗子都会争先保卫家国,朝廷则乘势以军制加以整编,使之成为保卫家国的精兵悍卒。” 史弥远 ![]() ![]() 江东发生旱灾和蝗灾,尤以广德、太平两地最为严重。真德秀到任后,与留守、宪司等密切配合,大讲荒政,他自己还专门负责广德和太平的救灾工作。他到广德后,与太守魏岘商议,决定开仓济民,并让教授林庠具体组织赈给,将一切工作安排妥当之后才离开广德。临行时,当地百姓数千人一直将他送到郊外,有人还指着道旁林立的坟冢哭泣说“:这里埋葬的都是以往的饿死者,如果没有真德秀公,我们的命运将会与死者一样。”真德秀还毁掉了太平州私创的盘剥老百姓的大斛。 新徽州太守林琰贪赃枉法,无廉洁之名,宁国太守张忠恕瞒匿赈济之粮,都受到真德秀的弹劾,后来由李道传替代林琰而摄管徽州。起初,都司胡木规、薛拯时常讥诮真德秀迂腐,料定德秀做事必碰壁,及至真德秀有政绩政誉时,胡、薛则认为旱情本来不严重,因监司邀功好名,致使赈济太过,他们还唆使太守魏岘弹劾林庠,借以攻击、摇撼真德秀。真德秀上奏章说明事实真相,得到朝廷理解,魏岘受到处罚,降祠官,林庠授⼲官,李道传也很快奉诏回朝廷工作。 真德秀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当时许多外国船只因惧怕征收苛捐杂税,而不愿到泉州从事贸易活动,每年到港船只仅有三、四艘而已。真德秀到任后,实行宽税政策,使外来船只骤增至三十六艘。收租讲求公平,诉讼依照法律,因而赢得人心。泉州有许多豪右之家仗势凌人,真德秀对此状况毫不客气地加以绳正。海贼作 ![]() ![]() 嘉定十二年(1219),真德秀以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在任职期间,他既注意营造宽松之氛围,又注意展现法纪之威严,并特别留意于军政,他曾打算调鄂州之军屯驻武昌,流通广盐到赣州和南安,从而消除汀、赣盐寇的生存 ![]() ![]() 嘉定十五年(1222),真德秀以宝谟阁待制、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他以“廉、仁、公、勤”四个字约束和 ![]() ![]() 理宗即位后,真德秀被召为中书舍人,不久,真德秀擢升礼部侍郞、直学士院。他在受皇帝召见时说:“三纲五常,是支撑宇宙的栋梁,是定安生民的柱石。晋朝废三纲五常而引起刘、石之变,唐朝废三纲五常而引出安史之 ![]() ![]() ![]() ![]() 真德秀又上疏说:“朝廷之上,敏锐之士多于老成,傅伯成、杨简因老成持重而受褒奖,柴中行因潜心儒学也受到奖掖,赵蕃、刘宰因淡于名利而受到重用,但是,像陈宓、徐侨这些忠亮敢言之士却未蒙录用。”皇帝询问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廉吏,真德秀以知袁州赵艭夫为例做了回答,皇帝遂亲自提升赵艭夫直秘阁为监司。真德秀致书皇帝表示谢意,并说崔与之治理川蜀、杨长儒统辖福建,都有廉洁之名声,希望皇帝对他们加以重用。 皇帝初住清暑殿时,真德秀为其讲解经传史鉴,并且进言:“清暑殿乃⾼、孝二祖修⾝养心之地,仰观楹桷,仿佛二祖还临驾于上。陛下所居之御靠近东朝,并未深得人主之奉。现在宮。。之议渐渐具备,如果以一心而受众人攻击,难免会产生浸 ![]() 宁宗驾崩周年之际,皇帝下诏文武百官可除孝服,真德秀争辩说:“自从汉文帝轻率变更古礼后,只有孝宗穿丧服三年,朝⾐朝冠均以大布做成,可惜孝宗并没有在当时给群臣定下执丧之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万古遗憾。孝宗驾崩后,当时朝廷听从罗点的建议,诏令群臣易月之后,不脫丧服,如遇朝会治事等活动则穿黑带公服,这种状况要一直持续到帝王驾崩后两周年祭⽇为止。韩。。胄擅权后,始规定在帝王驾崩周年⽇可除丧服。况且 ![]() 真德秀屡进耿直之言,皇帝皆虚心采纳,但权臣史弥远则更惧怕和嫉妒他,因而总想找机会整整他,由于害怕舆论谴责,史弥远一直未敢轻举妄动。后来给事中王。。、盛章受其指使攻击真德秀所主济王赠典,接着殿中侍御史莫泽也弹劾真德秀,真德秀遂以焕章阁待制提举⽟隆宮,谏议大夫朱端常再一次弹劾真德秀,致使真德秀落职罢祠。后来,监察御史梁成大又弹劾真德秀,准备将真德秀置之于死地。幸亏皇帝说了句“仲尼不为已甚”,才制止了这种害迫行动。 真德秀离朝归家后,修撰了《读记书》。他对门徒说:“这本书为人君治政的⼊门书,如果我被起用,我将携此前往。”汀州之寇盗兴起后,真德秀向常平使者史弥忠推荐有文武之才的陈韦华,朝廷遂起用陈韦华将寇盗讨平。绍定四年(1231),真德秀改职与祠。 绍定五年(1232),真德秀进徽猷阁知泉州。他到任之时, ![]() ![]() ![]() ![]() ![]() 建炎初年,朝廷初置南外宗政司于泉州,当时信徒只有三百来号人,由漕司及本州提供费用,朝廷每年亦资助度牒。但时过境迁,原来的三百人现已增至二千三百余人,而费用不复给,真德秀陈请于朝廷,皇上因之下诏给度牒于百道。 史弥远死后,理宗始亲政。真德秀以显谟阁待制知福州。他在任期间,训戒下属不得滥用刑法,不得横征暴敛,不得徇私舞弊,不得罢行欺市。他说:“物同则作同,怎可有公私之别呢?”当时,闽县的里正因横征暴敛而被⾰职,属县的老百姓苦于贵籴,真德秀则公平地以常平仓之粮赈济之。福州沿海寇盗横行,真德秀一一将其擒获讨平。不久,真德秀听说金朝灭亡后,京、湖许多将帅摩拳擦掌,上表请收复失地,江、淮前线也有进取潼关、⻩河的议论。真德秀深以为忧,他为此上疏说:“调江、淮之军去守那些无用的空城,运江、淮之粮去治那些不能耕作的废壤,不仅达不到富庶之目的,反而会招来许多 ![]() 真德秀被召为户部尚书,在⼊见皇帝时,皇帝亲自出来 ![]() ![]() ![]() 真德秀⾝材颀长,面额宽广,容貌如⽟,见到过他的人都期望他能官至公辅,真德秀在朝廷做官不満十年,所上奏疏不下数十万言,其言论多切中时弊,因此,其正直的名声震动朝廷,四方人士皆争相传诵其文章,并希望目睹其风采。真德秀任官所至,都能够做到施惠政于民,实现他的主张和诺言,因而也就更加得到朝野称道。当时都城之人经常奔涌出门,因为他们听到传闻说真德秀到来了。真德秀到达后,人们更是将道路围得⽔ ![]() ![]() ![]() ![]() ![]() ![]() 真德秀著有《西山甲乙稿》、《对越甲乙集》、《经筵讲义》、《端平庙议》、《翰林词草四六》、《献忠集》、《江东救荒录》、《清源杂志》、《星沙集志》。去世后,皇帝念其功德,赐其谥号“文忠” 魏了翁字华⽗,邛州蒲江人。数岁即从诸兄⼊学,俨然像成年人。稍微大一点,聪明颖悟特出,⽇读千余言,过目不忘,乡里称他为神童。十五岁,撰写《韩愈论》,文章抑扬顿挫,有韩愈的遗风。 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魏了翁登进士第。这时家国忌讳谈论道学,魏了翁在试策中却谈到它。中进士后,他被授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他尽心尽力地工作。宁宗嘉泰二年(1202),他被皇帝征召为国子正。第二年,改为武学博士。宁宗开禧元年(1205),他被召试考学士院。当时韩。。胄当权,策划用开拓边疆的办法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国全上下都忧虑惊骇,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魏了翁却在对策中说“:我们家国现在纪纲还没有建立,国事又不稳定,风俗苟且偷安,边防废弛,财用耗竭凋敝,人才衰落,而国全到处人们籍籍议论,都认为将有大举北伐的行动,人情 ![]() ![]() 明年,魏了翁调任校书郞,他以双亲年老请求补任外官,这样得知嘉定府。他赴任走到江陵,闻知蜀中大将吴曦据四川反,魏了翁估计吴曦一定会很快失败。第二年吴曦果然伏诛,四川平定,魏了翁奉双亲回归乡里。这时韩。。胄也以误国罪伏诛。朝廷征集诸贤,魏了翁是被征召的对象。恰值史弥远⼊朝做宰相,专擅国柄,魏了翁观察史弥远的所作所为,力辞征召的命令。不久,他遭⽗丧,就辞去官职,一心居丧,筑室于⽩鹤山下,开门讲学,把他从辅广和李燔处学到的学问全部传授给生学,四方的士子都争着背负书箱来从他学习。从此,四川的人都知道义理学的道理。 后魏了翁被朝廷差遣知汉州。汉州素称复杂蛮横,魏了翁治理汉州从改善风俗⼊手。他首先豁免了积累起来的逃税二十多万,又废除了妨碍卖酒的苛税,并严格民人因婚姻问题而喜 ![]() ![]() ![]() ![]() ![]() 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魏了翁被提拔担任潼川路提点刑狱公事。嘉定八年(1215)又兼提举常平仓等事,调任转运判官。他在任內,努力制止官吏的 ![]() 嘉定十五年(1222),魏了翁被征召⼊朝奏对,他的奏疏有二千余言。在奏疏中,他首先论述了人和天地是同一本源,认为人君必须与天地相配,然后才可以不荒废天位,以及论述了人才、风俗等五件事,这些论述都明⽩晓畅,非常切合实际。在奏疏中,他还论述了郡县強⼲弱枝的弊病,提出应该加以改变。自从魏了翁离开朝廷至当时已经有十七年了,因此皇帝对他特别表示 ![]() 嘉定十七年(1224),魏了翁调秘书监,不久任起居舍人,他再三推辞,朝廷不准,最后还是就职。他⼊朝中奏事,极力论述了事变的相因和隐伏、人心的向背、疆场的安危、敌寇的动静等五种机遇,然后他说:“我们应该审察时机而恭敬天命,尊重道德准则而严格法纪,集思广益、孜孜不倦地去想办法削弱敌人,这样不比坐着等待机会,听任形势的自由发展更好吗?”他又论述了当前士大夫风气的败坏,他说:“君臣上下只有同心一德,而后平时才有所裨益,缓急才会有所依靠。假如人人都各自为谋,那么家国的祸 ![]() ![]() 宁宗逝世后,理宗以宗室⼊朝即皇帝位,时事突然发生了变化,魏了翁因而积忧成疾,他三次上疏要求闲职都得不到批准,后调任起居郞。明年,改元宝庆,由于雷声响的不是时候,理宗有“朕心终夜不得安宁”的话。魏了翁于是⼊对,他说:“人君的心是义理所居的地方,这就叫作天,不是说这个心以外还另外有什么所谓天地神明的东西。陛下何不就心的不安而寻求不安的道理,陛下面对天地,事奉太⺟,接见群臣,亲自讲读,都应该遇事情反求于自己,这样就会建立 ![]() 适逢济王遭废黜削夺而死,官吏们心存疑虑和观望,理办济王的丧葬不够虔诚。魏了翁在每次朝见皇帝时却总请求皇帝敦厚人伦和纪纲,以便消除人们的议论。当时应诏命奏事的人有十几个,朝中的士大夫只有魏了翁与洪咨夔、胡梦昱、张忠恕所说的能够援引义理谏诤皇上,说得最为恳切和透彻。而魏了翁也因此请求以病辞官。右正言李知孝当时上疏弹劾胡梦昱,使他谪窜岭南,魏了翁出关为胡梦昱送行,李知孝遂指责魏了翁最先倡导异论,准备上疏弹劾,但史弥远在表面上还表示对魏了翁的优待和宽容。不久,皇帝命令魏了翁暂时代理尚书省的工部侍郞,魏了翁极力以病推辞,于是就以集英殿修撰的名义知常德府。过了两天,谏议大夫朱端常弹劾魏了翁欺世盗名,说他和 ![]() ![]() ![]() 理宗绍定四年(1231),魏了翁恢复了官职,主管武夷山的冲佑观。绍定五年(1232),又改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宮,不久又知遂宁府,他辞谢不拜受。后升任宝章阁待制、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泸州是一个大藩屏,控制边境的面积达两千里,而武备都不修,城廓废弛。魏了翁乃奏请修缮泸州的城楼垣墙和雉堞,并增置军械,训练盾牌手,申明军纪,兴办学校,蠲免欠税,恢复社仓,修建义冢,修办养济院。只有几个月,百废就俱兴。时值史弥远逝世,皇帝亲自主管朝政,魏了翁被提升为华文阁待制,赏赐了金带,仍留居原任。 魏了翁考虑到家国权臣相继出现,他们在朝內把持国柄,朝外改变风俗,使家国的纲常沦丧,法度废弛,贪污 ![]() ![]() 众大臣在奏章里多数都请求召还魏了翁和真德秀两人,皇帝也因他们两人素有民望,因此下令召还他们。当时用魏了翁暂时代理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魏了翁⼊朝奏对,他首先请求明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以作为进退人才的 ![]() ![]() ![]() 魏了翁回朝六个月,前后二十多次上奏,都是有关当时的急务。皇帝将引用他共同主管政事,可是妒忌他的人却相与合谋共同排挤他,这样魏了翁就不能在朝中安⾝了。当时的执政故意说皇帝⾝边的近臣只有魏了翁最懂得军事和最体察国情,因此魏了翁被委任为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去督视京湖的军事。这时恰逢江、淮的督府曾从龙以忧愁和恐惧,得病逝世,遂把江淮也一并托付给魏了翁。但这样一来,朝廷的舆论却因而大骇,群臣都认为这样做不可,三学士也都上书争辩。这时边防警报纷至沓来,皇帝心里非常焦急,魏了翁为了避开事情的嫌疑,曾五次上疏辞职都没有被批准,反而被授予开府让其自辟幕僚,以及宣押同二府一样奏事的权力,皇上对他的关怀鼓励 ![]() 不久,魏了翁被改任为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他又再一次的力辞,诏命让他提举临安府洞霄宮。没有多久,他被改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理宗嘉熙元年(1237),他又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他屡次上疏,请求退职,诏令都不允许。后来他生命垂危,再一次上疏。他的生学来探望他的病情,魏了翁仍⾐冠整齐地和他们互相问答,并且说:“我平生安排自己,澹然无所经营。”当他谈到蜀兵的 ![]() 他的遗表奏闻后,皇帝非常震惊哀悼,为他停止视朝, ![]() 魏了翁生前所著的书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周易集义》、《易举隅》、《周礼井田图说》、《古今考》、《经史杂抄》、《师友雅言》。 Www.GaOsHOuXS.cC |
上一章 宋史 下一章 ( → ) |
高手小说网提供脱脱、阿鲁图等最新小说宋史未减删章节未减删减全文阅读,宋史是脱脱、阿鲁图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火热版阅读,高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未减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