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小说网提供呼兰河传最快更新火热版阅读 |
![]() |
|
高手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 | 书号:44545 时间:2017/12/2 字数:19454 |
上一章 章一第 下一章 ( → ) | |
第一章 一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満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 年老的人,一进屋用扫帚扫着胡子上的冰溜,一面说:“今天好冷啊!地冻裂了。” 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帽子来, ![]() 人的手被冻裂了。 卖⾖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 ![]() 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 ![]() 原来冰雪封満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 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好冷的天,地⽪冻裂了, ![]()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 ![]()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夜一,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 ![]() ![]() 人和马吃 ![]() ![]()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这广告在这小城里边无乃太不相当,使人们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因为油店、布店和盐店,他们都没有什么广告,也不过是盐店门前写个“盐”字,布店门前挂了两张怕是自古亦有之的两张布幌子。 其余的如药店的招牌,也不过是:把那戴着花镜的伸出手去在小枕头上号着妇女们的脉管的医生的名字挂在门外就是了。比方那医生的名字叫李永舂,那药店也就叫“李永舂”人们凭着记忆,哪怕就是李永舂摘掉了他的招牌,人们也都知李永舂是在那里。不但城里的人这样,就是从乡下来的人也多少都把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尽是些什么都记 ![]() 所以那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 后来那女医生没有办法,大概是生活没法维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长。这两条街上没有什么好记载的,有几座庙,有几家烧饼铺,有几家粮栈。 东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红⾊的好砖砌起来的大烟筒是非常⾼的,听说那火磨里边进去不得,那里边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一碰就会把人用火烧死,不然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为有火,听说那里边不用马,或是⽑驴拉磨,用的是火。一般人以为尽是用火,岂不把火磨烧着了吗?想来想去,想不明⽩,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准参观的。听说门口站着守卫。 东二道街上还有两家学堂,一个在南头,一个在北头。都是在庙里边,一个在龙王庙里,一个在祖师庙里。两个都是小学:龙王庙里的那个学的是养蚕,叫做农业学校。祖师庙里的那个,是个普通的小学,还有⾼级班,所以又叫做⾼等小学。 这两个学校,名目上虽然不同,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也不过那叫做农业学校的,到了秋天把蚕用油炒起来,教员们大吃几顿就是了。 那叫做⾼等小学的,没有蚕吃,那里边的生学的确比农业学校的生学长的⾼,农业生学开头是念“人、手、⾜、刀、尺”顶大的也不过十六七岁。 那⾼等小学的生学却不同了,吹着洋号,竟有二十四岁的,在乡下私学馆里已经教了四五年的书了,现在才来上⾼等小学。也有在粮栈里当了二年的管帐先生的现在也来上学了。 这小学的生学写起家信来,竟有写到:“小秃子闹眼睛好了没有?”小秃子就是他的八岁的长公子的小名。次公子,女公子还都没有写上,若都写上怕是把信写得太长了。因为他已经子女成群,已经是一家之主了,写起信来总是多谈一些个家政:姓王的地户的地租送来没有?大⾖卖了没有?行情如何之类。 这样的生学,在课堂里边也是极有地位的,教师也得尊敬他,一不留心,他这样的生学就站起来了,手里拿着“康熙字典”常常会把先生指问住的。 万里乾坤的“乾”和乾菜的“乾”据这生学说是不同的。乾菜的“乾”应该这样写:“乾”而不是那样写:“乾” 西二道街上不但没有火磨,学堂也就只有一个。是个清真学校,设在城隍庙里边。 其余的也和东二道街一样,灰秃秃的,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満地是泥。而且东二道街上有大泥坑一个,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 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附近的人家,就要吃它的苦头,冲了人家里満満是泥,等坑⽔一落了去,天一晴了,被太 ![]() 小燕子是很喜 ![]() 若是一匹马,那就不然了,非粘住不可。不仅仅是粘住,而且把它陷进去,马在那里边滚着,挣扎着,挣扎了一会,没有了力气那马就躺下了。一躺下那就很危险,很有致命的可能。但是这种时候不很多,很少有人牵着马或是拉着车子来冒这种险。 这大泥坑出 ![]() 可是若三个月不下雨,这泥坑子就一天一天地⼲下去,到后来也不过是二三尺深,有些勇敢者就试探着冒险的赶着车从上边过去了,还有些次勇敢者,看着别人过去,也就跟着过去了,一来二去的,这坑子的两岸,就 ![]() 谁知这泥坑子的底是⾼低不平的,人家过去了,可是他却翻了车了。 车夫从泥坑爬出来,弄得和个小鬼似的,満脸泥污,而后再从泥中往外挖掘他的马,不料那马已经倒在泥污之中了,这时候有些过路的人,也就走上前来,帮忙施救。 这过路的人分成两种,一种是穿着长袍短褂的,非常清洁。看那样子也伸不出手来,因为他的手也是很洁净的。不用说那就是绅士一流的人物了,他们是站在一旁参观的。 看那马要站起来了,他们就喝彩“噢!噢!”地喊叫着,看那马又站不起来,又倒下去了,这时他们又是喝彩“噢噢”地又叫了几声。不过这喝的是倒彩。 就这样的马要站起来,而又站不起来的闹了一阵之后,仍然没有站起来,仍是照原样可怜地躺在那里。这时候,那些看热闹的觉得也不过如此,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了。于是星散开去,各自回家去了。 现在再来说那马还是在那里躺着,那些帮忙救马的过路人,都是些普通的老百姓,是这城里的担葱的、卖菜的、瓦匠、车夫之流。他们卷卷 ![]() 结果抬不起来了,那马的呼 ![]() 不料那马还是站不起来。马的脑袋露在泥浆的外边,两个耳朵哆嗦着, 眼睛闭着,鼻子往外 ![]() 看了这样可怜的景象,附近的人们跑回家去,取了绳索,拿了绞锥。用绳子把马捆了起来,用绞锥从下边掘着。人们喊着号令,好像造房子或是架桥梁似的。把马抬出来了。 马是没有死,躺在道旁。人们给马浇了一些⽔,还给马洗了一个脸。 看热闹的也有来的,也有去的。 第二天大家都说:“那大⽔泡子又淹死了一匹马。” 虽然马没有死,一哄起来就说马死了。若不这样说,觉得那大泥坑也太没有什么威严了。 在这大泥坑上翻车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冻住105的季节之外,其余的时间,这大泥坑子像它被赋给生命了似的,它是活的。⽔涨了,⽔落了,过些⽇子大了,过些⽇子又小了。大家对它都起着无限的关切。 ⽔大的时间,不但阻碍了车马,且也阻碍了行人,老头走在泥坑子的沿上,两条腿打颤,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吓得狼哭鬼叫。 一下起雨来这大泥坑子⽩亮亮地涨得溜溜地満,涨到两边的人家的墙 ![]() ![]() ![]() ![]() 偏偏那人家的板墙造得又非常地平滑整齐,好像有意在危难的时候不帮人家的忙似的,使那行路人不管怎样巧妙地伸出手来,也得不到那板墙的怜悯,东抓抓不着什么,西摸也摸不到什么,平滑得连一个疤拉节子也没有,这可不知道是什么山上长的木头,长得这样完好无缺。 挣扎了五六分钟之后,总算是过去了。弄得満头流汗,満⾝发烧,那都不说。再说那后来的人,依法炮制,那花样也不多,也只是东抓抓,西摸摸。 弄了五六分钟之后,又过去了。 一过去了可就精神 ![]() 可也不然,也不一定都是精神 ![]() 这一类胆小的人,虽然是险路已经过去了,但是心里边无由地生起来一种 ![]() ![]() 有一天,下大雨的时候,一个小孩子掉下去,让一个卖⾖腐的救了上来。 救上来一看,那孩子是农业学校校长的儿子。 于是议论纷纷了,有的说是因为农业学堂设在庙里边,冲了龙王爷了,龙王爷要降大雨淹死这孩子。 有的说不然,完全不是这样,都是因为这孩子的⽗亲的关系,他⽗亲在讲堂上指手画脚的讲,讲给生学们说,说这天下雨不是在天的龙王爷下的雨,他说没有龙王爷。你看这不把龙王爷活活地气死,他这口气那能不出呢?所以就抓住了他的儿子来实行因果报应了。 有的说,那学堂里的生学也太不像样了,有的爬上了老龙王的头顶,给老龙王去戴了一个草帽。这是什么年头,一个⽑孩子就敢惹这么大的祸,老龙王怎么会不报应呢?看着吧,这还不能算了事,你想龙王爷并不是⽩人呵! 你若惹了他,他可能够饶了你?那不像对付一个拉车的、卖菜的,随便的踢他们一脚就让他们去。那是龙王爷呀!龙王爷还是惹得的吗? 有的说,那学堂的生学都太不像样了,他说他亲眼看见过,生学们拿了蚕放在大殿上老龙王的手上。你想老龙王那能够受得了。 有的说,现在的学堂太不好了,有孩子是千万上不得学堂的。一上了学堂就天地人鬼神不分了。 有的说他要到学堂把他的儿子领回来,不让他念书了。 有的说孩子在学堂里念书,是越念越坏,比方吓掉了魂,他娘给他叫魂的时候,你听他说什么?他说这叫 ![]() 说来说去,越说越远了。 过了几天,大泥坑子又落下去了,泥坑两岸的行人通行无阻。 再过些⽇子不下雨,泥坑子就又有点像要⼲了。这时候,又有车马开始在上面走,又有车子翻在上面,又有马倒在泥中打滚,又是绳索 ![]() ![]() 一年之中抬车抬马,在这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可没有一个人说把泥坑子用土填起来不就好了吗?没有一个。 有一次一个老绅士在泥坑涨⽔时掉在里边了。一爬出来,他就说:“这街道太窄了,去了这⽔泡子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了。这两边的院子,怎么不把院墙拆了让出一块来?” 他正说着,板墙里边,就是那院中的老太太搭了言。她说院墙是拆不得的,她说最好种树,若是沿着墙 ![]() 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来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 这泥坑子里边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 ![]() 原因是这泥坑上边结了一层硬壳,动物们不认识那硬壳下面就是陷阱,等晓得了可也就晚了。它们跑着或是飞着,等往那硬壳上一落可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天还好,或者有人又要来施救。夜晚可就没有办法了。它们自己挣扎,挣扎到没有力量的时候就很自然的沉下去了,其实也或者越挣扎越沉下去的快。有时至死也还不沉下去的事也有。若是那泥浆的密度过⾼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事。 比方⾁上市,忽然卖便宜猪⾁了,于是大家就想起那泥坑子来了,说:“可不是那泥坑子里边又淹死了猪了?” 说着若是腿快的,就赶快跑到邻人的家去,告诉邻居:“快去买便宜⾁吧,快去吧,快去吧,一会没有了。” 等买回家来才细看一番,似乎有点不大对,怎么这⾁又紫又青的!可不要是瘟猪⾁。 但是又一想,那能是瘟猪⾁呢,一定是那泥坑子淹死的。 于是煎、炒、蒸、煮,家家吃起便宜猪⾁来。虽然吃起来了,但就总觉得不大香,怕还是瘟猪⾁。 可是又一想,瘟猪⾁怎么可以吃得,那么还是泥坑子淹死的吧! 本来这泥坑子一年只淹死一两只猪,或两三口猪,有几年还连一个猪也没有淹死。至于居民们常吃淹死的猪⾁,这可不知是怎么一回事,真是龙王爷晓得。 虽然吃的自己说是泥坑子淹死的猪⾁,但也有吃了病的,那吃病了的就大发议论说:“就是淹死的猪⾁也不应该抬到市上去卖,死猪⾁终究是不新鲜的,税局子是⼲什么的,让大街上,在光天化⽇之下就卖起死猪⾁来?” 那也是吃了死猪⾁的,但是尚且没有病的人说:“话可也不能是那么说,一定是你疑心,你三心二意的吃下去还会好。 你看我们也一样的吃了,可怎么没病?“ 间或也有小孩子太不知时务,他说他妈不让他吃,说那是瘟猪⾁。 这样的孩子,大家都不喜 ![]() 有一次一个孩子说那猪⾁一定是瘟猪⾁,并且是当着⺟亲的面向邻人说的。那邻人听了倒并没有坚决的表示什么,可是他的⺟亲的脸立刻就红了。 伸出手去就打了那孩子。 那孩子很固执,仍是说:“是瘟猪⾁吗!是瘟猪⾁吗!” ⺟亲实在难为情起来,就拾起门旁的烧火的叉子,向着那孩子的肩膀就打了过去。于是孩子一边哭着一边跑回家里去了。 一进门,炕沿上坐着外祖⺟,那孩子一边哭着一边扑到外祖⺟的怀里说:“姥姥,你吃的不是瘟猪⾁吗?我妈打我。” 外祖⺟对这打得可怜的孩子本想安 ![]() ![]() 于是外祖⺟就掀起孩子后⾐襟来,用力地在孩子的 ![]() 一直打到李家的 ![]() 那孩子哭得一塌糊涂,什么“瘟猪⾁”不“瘟猪⾁”的,哭得也说不清了。 总共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的福利有两条:第一条:常常抬车抬马,淹 ![]() 第二条就是这猪⾁的问题了,若没有这泥坑子,可怎么吃瘟猪⾁呢?吃是可以吃的,但是可怎么说法呢?真正说是吃的瘟猪⾁,岂不太不讲卫生了吗?有这泥坑子可就好办,可以使瘟猪变成淹猪,居民们买起⾁来,第一经济,第二也不算什么不卫生。 二 东二道街除了大泥坑子这番盛举之外,再就没有什么了。也不过是几家碾磨房,几家⾖腐店,也有一两家机房,也许有一两家染布匹的染缸房,这个也不过是自己默默地在那里做着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可以使别人开心的,也不能招来什么议论。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就觉睡,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舂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来,脫下单⾐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理办。 比方就是东二道街南头,那卖⾖芽菜的王寡妇吧:她在房脊上 ![]() 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王寡妇一年一年地卖着⾖芽菜,平静无事,过着安祥的⽇子,忽然有一年夏天,她的独子到河边去澡洗,掉河淹死了。 这事情似乎轰动了一时,家传户晓,可是不久也就平静下去了。不但邻人、街坊,就是她的亲戚朋友也都把这回事情忘记了。 再说那王寡妇,虽然她从此以后就疯了,但她到底还晓得卖⾖芽菜,她仍还是静静地活着,虽然偶尔她的菜被偷了,在大街上或是在庙台上狂哭一场,但一哭过了之后,她还是平平静静地活着。 至于邻人街坊们,或是过路人看见了她在庙台上哭,也会引起一点恻隐之心来的,不过为时甚短罢了。 还有人们常常喜 ![]() 哪个乡、哪个县、哪个村都有些个不幸者,瘸子啦、瞎子啦、疯子或是傻子。 呼兰河这城里,就有许多这一类的人。人们关于他们都似乎听得多、看得多,也就不以为奇了。偶尔在庙台上或是大门洞里不幸遇到了一个,刚想多少加一点恻隐之心在那人⾝上,但是一转念,人间这样的人多着哩!于是转过眼睛去,三步两步地就走过去了。即或有人停下来,也不过是和那些毫没有记 ![]() 一切不幸者,就都是叫化子,至少在呼兰河这城里边是这样。 人们对待叫化子们是很平凡的。 门前聚了一群狗在咬,主人问:“咬什么?” 仆人答:“咬一个讨饭的。” 说完了也就完了。 可见这讨饭人的活着是一钱不值了。 卖⾖芽菜的女疯子,虽然她疯了还忘不了自己的悲哀,隔三差五的还到庙台上去哭一场,但是一哭完了,仍是得回家去吃饭、觉睡、卖⾖芽菜。 她仍是平平静静地活着。 三 再说那染缸房里边,也发生过不幸,两个年青的学徒,为了争一个街头上的妇人,其中的一个把另一个按进染缸子给淹死了。死了的不说,就说那活着的也下了监狱,判了个无期徒刑。 但这也是不声不响地把事就解决了,过了三年二载,若有人提起那件事来,差不多就像人们讲着岳飞、秦桧似的,久远得不知多少年前的事情似的。 同时发生这件事情的染缸房,仍旧是在原址,甚或连那淹死人的大缸也许至今还在那儿使用着。从那染缸房发卖出来的布匹,仍旧是远近的乡镇都流通着。蓝⾊的布匹男人们做起棉 ![]() 总之,除了染缸房子在某年某月某⽇死了一个人外,其余的世界,并没有因此而改动了一点。 再说那⾖腐房里边也发生过不幸:两个伙计打仗,竟把拉磨的小驴的腿打断了。 因为它是驴子,不谈它也就罢了。只因为这驴子哭瞎了一个妇人的眼睛,(即打了驴子那人的⺟亲)所以不能不记上。 再说那造纸的纸房里边,把一个私生子活活饿死了。因为他是一个初生的孩子,算不了什么。也就不说他了。 四 其余的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人死了,魂灵就要到地狱里边去,地狱里边怕是他没有房子住、没有⾐裳穿、没有马骑。活着的人就为他做了这么一套,用火烧了,据说是到 ![]() 大至 ![]() ![]() 看起来真是万分的好看,大院子也有院墙,墙头上是金⾊的琉璃瓦。一进了院,正房五间,厢房三间,一律是青红砖瓦房,窗明几净,空气特别新鲜。花盆一盆一盆的摆在花架子上,石柱子、全百合、马蛇菜、九月菊都一齐的开了。看起使人不知道是什么季节,是夏天还是秋天,居然那马蛇菜也和花菊同时站在一起。也许 ![]() 再说那厨房里的厨子,真是活神活现,比真的厨子真是⼲净到一千倍,头戴⽩帽子、⾝扎⽩围裙,手里边在做拉面条,似乎午饭的时候就要到了,煮了面就要开饭了似的。 院子里的牵马童,站在一匹大⽩马的旁边,那马好像是阿拉伯马,特别⾼大,英姿 ![]() 小车子、大骡子,都排在一边。骡子是油黑的、闪亮的,用 ![]() 大骡子旁边还站着一匹小骡子,那小骡子是特别好看,睛珠是和大骡子一般的大。 小车子装潢得特别漂亮,车轮子都是银⾊的。车前边的帘子是半掩半卷的,使人得以看到里边去。车里边是红堂堂地铺着大红的褥子。赶车的坐在车沿上,満脸是笑,得意洋洋,装饰得特别漂亮,扎着紫⾊的 ![]() 公 ![]() ![]() 看热闹的人,人人说好,个个称赞。穷人们看了这个竟觉得活着还没有死了好。 正房里,窗帘、被格、桌椅板凳,一切齐全。 还有一个管家的,手里拿着一个算盘在打着,旁边还摆着一个帐本,上边写着:“北烧锅欠酒二十二斤东乡老王家昨借米二十担⽩旗屯泥人子昨送地租四百三十吊⽩旗屯二个子共欠地租两千吊” 这以下写了个:四月二十八⽇以上的是四月二十七⽇的流⽔帐,大概二十八⽇的还没有写吧! 看这帐目也就知道 ![]() 这院子里边,一切齐全,一切都好,就是看不见这院子的主人在什么地方,未免地使人疑心这么好的院子而没有主人了。这一点似乎使人 ![]() 再一回头看,就觉得这院子终归是有点两样,怎么丫鬟、使女、车夫、马童的 ![]() 马童的名字叫:“快腿” 左手拿着⽔烟袋,右手抡着花手巾的小丫鬟叫:“德顺” 另外一个叫:“顺平” 管帐的先生叫:“妙算” 提着 ![]() 再一细看才知道那匹大⽩马也是有名字的,那名字是贴在马 ![]() 其余的如骡子、狗、 ![]() 那在厨房里拉着面条的“老王”他⾝上写着他名字的纸条,来风一吹,还忽咧忽咧地跳着。 这可真有点奇怪,自家的仆人,自己都不认识了,还要挂上个名签。 这一点未免地使人 ![]() ![]() ![]() 虽然这么说,羡慕这座宅子的人还是不知多少。因为的确这座宅子是好:清悠、闲静、鸦雀无声,一切规整,绝不紊 ![]() ![]() ![]() ![]() ![]() ![]() ![]() ![]() ![]() ![]() ![]() ![]() 只不过没有东二道街上那大泥坑子就是了。是凡好的一律都有,坏的不必有。 五 东二道街上的扎彩铺,就扎的是这一些。一摆起来又威风、又好看,但那作坊里边是 ![]() ![]() ![]() ![]() 要做人,先做一个脸孔,糊好了,挂在墙上,男的女的,到用的时候,摘下一个来就用。给一个用秫杆捆好的人架子,穿上⾐服,装上一个头就像人了。把一个瘦骨伶仃的用纸糊好的马架子,上边贴上用纸剪成的⽩⽑,那就是一匹很漂亮的马了。 做这样的活计的,也不过是几个极 ![]() 他们吃的是 ![]() ![]() 他们这种生活,似乎也很苦的。但是一天一天的,也就糊里糊涂地过去了,也就过着舂夏秋冬,脫下单⾐去,穿起棉⾐来地过去了。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 ![]() 病,人吃五⾕杂粮,谁不生病呢?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哭了一朝或是三⽇,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把这人埋起来。 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得回家照旧地过着⽇子。该吃饭,吃饭。该觉睡,觉睡。外人绝对看不出来是他家已经没有了⽗亲或是失掉了哥哥,就连他们自己也不是关起门来,每天哭上一场。他们心中的悲哀,也不过是随着当地的风俗的大流逢年过节的到坟上去观望一回。二月过清明,家家户户都提着香火去上坟茔,有的坟头上塌了一块土,有的坟头上陷了几个洞,相观之下, ![]() ![]() 回到城中的家里,又得照旧的过着⽇子,一年柴米油盐,浆洗 ![]() 假若有人问他们,人生是为了什么?他们并不会茫然无所对答的,他们会直截了当地不加思索地说了出来:“人活着是为吃饭穿⾐。” 再问他,人死了呢?他们会说:“人死了就完了。” 所以没有人看见过做扎彩匠的活着的时候为他自己糊一座 ![]() ![]() ![]() 六 呼兰河城里,除了东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之外,再就都是些个小胡同了。 小胡同里边更没有什么了,就连打烧饼⿇花的店铺也不大有,就连卖红绿糖球的小 ![]() 在小街上住着,又冷清、又寂寞。 一个提篮子卖烧饼的,从胡同的东头喊,胡同向西头都听到了。虽然不买,若走谁家的门口,谁家的人都是把头探出来看看,间或有问一问价钱的,问一问糖⿇花和油⿇花现在是不是还卖着前些⽇子的价钱。 间或有人走过去掀开了筐子上盖着的那张布,好像要买似的,拿起一个来摸一摸是否还是热的。 摸完了也就放下了,卖⿇花的也绝对的不生气。 于是又提到第二家的门口去。 第二家的老太婆也是在闲着,于是就又伸出手来,打开筐子,摸了一回。 摸完了也是没有买。 等到了第三家,这第三家可要买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刚刚睡午觉起来,她的头顶上梳着一个卷,大概头发不怎样整齐,发卷上罩着一个用大黑珠线织的网子,网子上还 ![]() ![]() ![]() 她一开门就很 ![]() 随后就跟出来五个孩子。这五个孩子也都个个 ![]() 第一个是女孩子,十二三岁,伸出手来就拿了一个五吊钱一只的一竹筷子长的大⿇花。她的眼光很迅速,这⿇花在这筐子里的确是最大的,而且就只有这一个。 第二个是男孩子,拿了一个两吊钱一只的。 第三个也是拿了个两吊钱一只的。也是个男孩子。 第四个看了看,没有办法,也只得拿了一个两吊钱的。也是个男孩子。 轮到第五个了,这个可分不出来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头是秃的,一只耳朵上挂着钳子,瘦得好像个⼲柳条,肚子可特别大。看样子也不过五岁。 一伸手,他的手就比其余的四个的都黑得更厉害,其余的四个,虽然他们的手也黑得够厉害的,但总还认得出来那是手,而不是别的什么,唯有他的手是连认也认不出来了,说是手吗,说是什么呢,说什么都行。完全起着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种的云层。看上去,好像看隔山照似的,有无穷的趣味。 他就用这手在筐子里边挑选,几乎是每个都让他摸过了,不一会工夫,全个的筐子都让他翻遍了。本来这筐子虽大,⿇花也并没有几只。除了一个顶大的之外,其余小的也不过十来只,经了他这一翻,可就完全遍了。弄了他満手是油,把那小黑手染得油亮油亮的,黑亮黑亮的。 而后他说:“我要大的。” 于是就在门口打了起来。 他跑得非常之快,他去追着他的姐姐。他的第二个哥哥,他的第三个哥哥,也都跑了上去,都比他跑得更快。再说他的大姐,那个拿着大⿇花的女孩,她跑得更快到不能想像了。已经找到一块墙的缺口的地方,跳了出去,后边的也就跟着一溜烟地跳过去。等他们刚一追着跳过去,那大孩子又跳回来了。在院子里跑成了一阵旋风。 那个最小的,不知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的,早已追不上了。落在后边,在号陶大哭。间或也想拣一点便宜,那就是当他的两个哥哥,把他的姐姐已经扭住的时候,他就趁机会想要从中抢他姐姐手里的⿇花。可是几次都没有做到,于是又落在后边号陶大哭。 他们的⺟亲,虽然是很有威风的样子,但是不动手是招呼不住他们的。 ⺟亲看了这样子也还没有个完了,就进屋去,拿起烧火的铁叉子来,向着她的孩子就奔去了。不料院子里有一个小泥坑,是猪在里打腻的地方。她恰好就跌在泥坑那儿了。把叉子跌出去五尺多远。 于是这场戏才算达到了⾼xdx ![]() 就连那卖⿇花的人也看出神了,当那女人坐到泥坑中把泥花四边溅起来的时候,那卖⿇花的差一点没把筐子掉了地下。他⾼兴极了,他早已经忘了他手里的筐子了。 至于那几个孩子,则早就不见了。 等⺟亲起来去把他们追回来的时候,那做⺟亲的这回可发了威风,让他们一个一个的向着太 ![]() 顶大的孩子的⿇花没有多少了,完全被撞碎了。 第三个孩子的已经吃完了。 第二个的还剩了一点点。 只有第四个的还拿在手上没有动。 第五个,不用说, ![]() 闹到结果,卖⿇花的和那女人吵了一阵之后提着筐子又到另一家去叫卖去了。他和那女人所吵的是关于那第四个孩子手上拿了半天的⿇花又退回了的问题,卖⿇花的坚持着不让退,那女人又非退回不可。结果是付了三个⿇花的钱,就把那提篮子的人赶了出来了。 为着⿇花而下跪的五个孩子不提了。再说那一进胡同口就被挨家摸索过来的⿇花,被提到另外的胡同里去,倒底也卖掉了。一个已经脫完了牙齿的老太太买了其中的一个,用纸裹着拿到屋子去了。她一边走着一边说:“这⿇花真⼲净,油亮亮的。” 而后招呼了她的小孙子,快来吧。 那卖⿇花的人看了老太太很喜 ![]() “是刚出锅的,还热忽着哩!” 七 过去了卖⿇花的,后半天,也许又来了卖凉粉的,也是一在胡同口的这头喊,那头就听到了。 要买的拿着小瓦盆出去了。不买的坐在屋子一听这卖凉粉的一招呼,就知道是应烧晚饭的时候了。因为这凉粉一个整个的夏天都是在太 ![]() 卖凉粉的一过去了。一天也就快黑了。 打着拨浪鼓的货郞,一到太 ![]() 卖瓦盆的,也早都收市了。 拣绳头的,换破烂的也都回家去了。 只有卖⾖腐的则又出来了。 晚饭时节,吃了小葱蘸大酱就已经很可口了,若外加上一块⾖腐,那真是锦上添花,一定要多浪费两碗包米大云⾖粥的。一吃就吃多了,那是很自然的,⾖腐加上点辣椒油,再拌上点大酱,那是多么可口的东西;用筷子触了一点点⾖腐,就能够吃下去半碗饭,再到⾖腐上去触了一下,一碗饭就完了。因为⾖腐而多吃两碗饭,并不算吃得多,没有吃过的人,不能够晓得其中的滋味的。 所以卖⾖腐的人来了,男女老幼,全都 ![]() ![]() ![]() 似乎卖⾖腐的在说:“我的⾖腐真好!”似乎买⾖腐的回答:“你的⾖腐果然不错。” 买不起⾖腐的人对那卖⾖腐的,就非常的羡慕,一听了那从街口越招呼越近的声音就特别地 ![]() ![]() 但是天天这样想,天天就没有买成,卖⾖腐的一来,就把这等人⽩⽩地引 ![]() ![]() 果然,他的儿子长到五岁的时候,问他:“你长大了⼲什么?” 五岁的孩子说:“开⾖腐房。” 这显然要继承他⽗亲未遂的志愿。 关于⾖腐这美妙的一盘菜的 ![]() ![]() 八 卖⾖腐的一收了市,一天的事情都完了。 家家户户都把晚饭吃过了。吃过了晚饭,看晚霞的看晚霞,不看晚霞的躺到炕上去觉睡的也有。 这地方的晚霞是很好看的,有一个土名,叫火烧云。说“晚霞”人们不懂,若一说“火烧云”就连三岁的孩子也会呀呀地往西天空里指给你看。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狗变成红⾊的狗了。红公 ![]() ![]() ![]() 他的旁边走来了一个乘凉的人,那人说:“你老人家必要⾼寿,你老是金胡子了。” 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葡萄灰、大⻩梨、紫茄子,这些颜⾊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 五秒钟之內,天空里有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那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再过一秒钟,没有什么变化。 再过两三秒钟,那匹马加大了,马腿也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但是一条马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的时候,那马就变靡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这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它的后面似乎还跟了好几条小狗仔。跑着跑着,小狗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又找到了一个大狮子,和娘娘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的,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样的蹲着,很威武的,很镇静地蹲着,它表示着蔑视一切的样子,似乎眼睛连什么也不睬,看着看着地,一不谨慎,同时又看到了别一个什么。这时候,可就⿇烦了,人的眼睛不能同时又看东,又看西。这样子会活活把那个大狮子蹋糟了。一转眼,一低头,那天空的东西就变了。若是再找,怕是看瞎了眼睛也找不到了。 大狮子既然找不到,另外的那什么,比方就是一个猴子吧,猴子虽不如大狮子,可同时也没有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満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是什么也不像,什么也没有了。 必须是低下头去,把眼睛 ![]() ![]() 可是天空偏偏又不常常等待着那些 ![]() 于是孩子们困倦了,回屋去觉睡了。竟有还没能来得及进屋的,就靠在姐姐的腿上,或者是依在祖⺟的怀里就睡着了。 祖⺟的手里,拿着⽩马鬃的蝇甩子,就用蝇甩子给他驱逐着蚊虫。 祖⺟还不知道这孩子是已经睡了,还以为他在那里玩着呢! “下去玩一会去吧!把 ![]() ![]() ![]() 用手一推,这孩子已经睡得摇摇晃晃的了。 这时候,火烧云已经完全下去了。 于是家家户户都进屋去觉睡,关起窗门来。 呼兰河这地方,就是在六月里也是不十分热的,夜里总要盖着薄棉被觉睡。等⻩昏之后的乌鸦飞过时,只能够隔着窗子听到那很少的尚未睡的孩子在嚷叫:“乌鸦乌鸦你打场,给你二斗粮… 那漫天盖地的一群黑乌鸦,呱呱地大叫着,在整个的县城的头顶上飞过去了。 据说飞过了呼兰河的南岸,就在一个大树林子里边住下了。明天早晨起来再飞。 夏秋之间每夜要过乌鸦,究竟这些成百成千的乌鸦过到哪里去,孩子们是不大晓得的,大人们也不大讲给他们听。只晓得念这套歌“乌鸦乌鸦你打场,给你二斗粮。”究竟给乌鸦二斗粮做什么,似乎不大有道理。 九 乌鸦一飞过,这一天才真正地过去了。 因为大昂星升起来了,大昂星好像铜球似的亮晶晶的了。天河和月亮也都上来了。 蝙蝠也飞起来了。 是凡跟着太 ![]() ![]() 含苞的含苞,卷缩的卷缩。含苞的准备着 ![]() ![]() ![]() ![]() ![]() 随着月亮上来的星夜,大昴星也不过是月亮的一个马前卒,让它先跑到一步就是了。 夜一来蛤蟆就叫,在河沟里叫,在洼地里叫。虫子也叫,在院心草棵子里,在城外的大田上,有的叫在人家的花盆里,有的叫在人家的坟头上。 夏夜若无风无雨就这样地过去了,夜一又夜一。 很快地夏天就过完了,秋天就来了。秋天和夏天的分别不太大,也不过天凉了,夜里非盖着被子觉睡不可。种田的人⽩天忙着收割,夜里多做几个割⾼粱的梦就是了。 女人一到了八月也不过就是浆⾐裳,拆被子,捶 ![]() ![]() “ ![]() 冬天下雪了。 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的过着,霜打了,雨淋了。大风来时是飞沙走石。似乎是很了不起的样子。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纹。冬天,冻掉了人的耳朵,… 破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 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与小民们无关。 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裳。 就好像太 ![]() ![]() 被冬天冻裂了手指的,到了夏天也自然就好了。好不了的“李永舂” 药铺,去买二两红花,泡一点红花酒来擦一擦,擦得手指通红也不见消,也许就越来越肿起来。那么再到“李永舂”药铺去,这回可不买红花了,是买了一贴膏药来。回到家里,用火一烤,粘粘糊糊地就贴在冻疮上了。这膏药是真好,贴上了一点也不碍事。该赶车的去赶车,该切菜的去切菜。粘粘糊糊地是真好,见了⽔也不掉,该洗⾐裳的洗⾐裳去好了。就是掉了,拿在火上再一烤,就还贴得上的。一贴,贴了半个月。 呼兰河这地方的人,什么都讲结实、耐用,这膏药这样的耐用,实在是合乎这地方的人情。虽然是贴了半个月,手也还没有见好,但这膏药总算是耐用,没有⽩花钱。 于是再买一贴去,贴来贴去,这手可就越肿越大了。还有些买不起膏药的,就拣人家贴乏了的来贴。 到后来,那结果,谁晓得是怎样呢,反正一塌糊涂去了吧。 舂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WWw.GAoSHOuXS.Cc |
上一章 呼兰河传 下一章 ( → ) |
高手小说网提供萧红最新小说呼兰河传未减删章节未减删减全文阅读,呼兰河传是萧红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火热版阅读,高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未减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