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小说网提供学问人生最快更新火热版阅读 |
![]() |
|
高手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学问人生 作者:季羡林 | 书号:44548 时间:2017/12/2 字数:6088 |
上一章 平生生先 下一章 ( → ) | |
我的童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 七十多年前的国中,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 ![]() 我就是在这新旧 ![]() 我们家据说并不是一向如此。在我诞生前似乎也曾有过比较好的⽇子。可是我降生时祖⽗、祖⺟都已去世。我⽗亲的亲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个(大排行是第十一,我们把他叫一叔)送给了别人,改了姓。我⽗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两个无⽗无⺟的儿孤,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他们的堂伯⽗是一个举人,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物,做官做到一个什么县的教谕,也算是最大的官。他曾养育过我⽗亲和叔⽗,据说待他们很不错。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拣落到地上的⼲枣充饥。最后还是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文化大⾰命”中我自己“跳出来”反对那一位臭名昭著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作者,惹得她大发雌威,两次派人到我老家官庄去调查,一心一意要把我“打成”地主。老家的人告诉那几个“⾰命”小将,说如果开诉苦大会,季羡林是官庄的第一名诉苦者,他连贫农都不够。 我⽗亲和叔⽗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察警,卖过苦力。叔⽗最终站住了脚。于是兄弟俩一商量,让我⽗亲回老家,叔⽗一个人留在济南挣钱,寄钱回家,供我的⽗亲过⽇子。 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异常艰苦。一年吃⽩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腌咸菜,什么香油, ![]() ![]() ![]() ![]() ![]() ![]() ![]() 大概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对门住的宁大婶和宁大姑,每天夏秋收割庄稼的时候,总带我走出去老远到别人割过的地里去拾麦子或者⾖子、⾕子。一天辛勤之余,可以拣到一小篮麦穗或者⾕穗。晚上回家,把篮子递给⺟亲,看样子她是非常 ![]() 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芝⿇绿⾖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它有时候能 ![]() ![]() ![]() ![]()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学着认字,大概也总在四岁到六岁之间。我的老师是马景功先生。现在我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有什么类似私塾之类的场所,也记不起有什么《家百姓》、《千字文》之类的书籍。我那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反正我总是认了几个字,否则哪里来的老师呢?马景功先生的存在是不能怀疑的。 虽然没有私塾,但是小伙伴是有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个:一个叫杨狗,我前几年回家,才知道他的大名,他现在还活着,一字不识;另一个叫哑巴小(意思是哑巴的儿子),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他姓字名谁。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浮⽔、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一天也不间断。后来听说哑巴小当了山大王,练就了一⾝蹿房越脊的惊人本领,能用手指抓住大庙的椽子,浑⾝悬空,围绕大殿走一周。有一次被捉住,是十冬腊月,⾚⾝露体,浇上凉⽔,被捆起来,倒挂夜一,仍然能活着。据说他从来不到官庄来作案“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是绿林英雄的义气。后来终于被捉杀掉。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 ![]()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我能回忆起来的事情还多得很,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已经到了同我那一个一片灰⻩的故乡告别的时候了。 我六岁那一年,是在舂节前夕,公历可能已经是1917年,我离开⽗⺟,离开故乡,是叔⽗把我接到济南去的。叔⽗此时大概⽇子已经可以了,他兄弟俩只有我一个男孩子,想把我培养成人,将来能光大门楣,只有到济南去一条路。这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否则我今天仍然会在故乡种地(如果我能活着的话),这当然算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也会有成为坏事的时候。“文化大⾰命”中间,我曾有几次想到:如果我叔⽗不把我从故乡接到济南的话,我总能过一个浑浑噩噩但却舒舒服服的⽇子,哪能被“⾰命家”打倒在地,⾝上踏上一千只脚还要永世不得翻⾝呢?呜呼,世事多变,人生易老,真叫做没有法子! 到了济南以后,过了一段难过的⽇子。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亲,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非有亲⾝经历者,实难体会。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着醒来。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但是我宁愿再啃红⾼粱饼子就苦咸菜。这种愿望当然只是一个幻想。我毫无办法,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叔⽗望子成龙,对我的教育十分关心。先安排我在一个私塾里学习。老师是一个⽩胡子老头,面⾊严峻,令人见而生畏。每天⼊学,先向孔子牌位行礼,然后才是“赵钱孙李”大约就在同时,叔⽗又把我送到一师附小去念书。这个地方在旧城墙里面,街名叫升官街,看上去很堂皇,实际上“官”者“棺”也,整条街都是做棺材的。此时“五四”运动大概已经起来了。校长是一师校长兼任,他是山东得风气之先的人物,在一个小生学眼里,他是一个大人物,轻易见不到面。想不到在十几年以后,我大学毕业到济南⾼中去教书的时候,我们俩竟成了同事,他是历史教员。我执弟子礼甚恭,他则再三逊谢。我当时觉得,人生真是变幻莫测啊! 因为校长是维新人物,我们的国文教材就改用了⽩话。教科书里面有一段课文,叫做《阿拉伯的骆驼》。故事是大家 ![]() ![]() ![]() ![]() 于是我转了学。转学手续比现在要简单得多,只经过一次口试就行了。而且口试也非常简单,只出了几个字叫我们认。我记得字中间有一个“骡”字,我认出来了,于是定为⾼一。一个比我大两岁的亲戚没有认出来,于是定为初三。为了一个字,我沾了一年的便宜。这也算是轶事吧。 这个学校靠近南圩子墙,校园很空阔,树木很多。花草茂密,景⾊算是秀丽的。在用木架子支撑起来的一座柴门上面,悬着一块木匾,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循规蹈矩”我当时并不懂这四个字的涵义,只觉得笔画多得好玩而已。我就天天从这个木匾下出出进进,上学,游戏。当时立匾者的用心到了后来我才了解,无非是想让小生学规规矩矩做好孩子而已。但是用了四个古怪的字,小孩子谁也不懂,结果形同虚设,多此一举。 我“循规蹈矩”了没有呢?大概是没有。我们有一个珠算教员,眼睛长得凸了出来,我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shaoqianr(济南话,意思是知了)。他对待生学特别蛮横。打算盘,错一个数,打一板子。打算盘错上十个八个数,甚至上百数,是很难避免的。我们都挨了不少的板子。不知是谁一嘀咕:“我们架(小生学的行话,意思是赶走)他!”立刻得到大家的同意。我们这一群十岁左右的小孩子也要“造反”了。大家商定:他上课时,我们把教桌弄翻,然后一起离开教室,躲在假山背后。我们自己认为这个锦囊妙计实在非常⾼明;如果成功了,这位教员将无颜见人,非卷铺盖回家不可。然而我们班上出了“叛徒”虽然只有几个人,他们想拍老师的马 ![]() 谈到学习,我记得在三年之內,我曾考过两个甲等第三(只有三名甲等),两个乙等第一,总起来看,属于上等;但是并不拔尖。实际上,我当时并不用功,玩的时候多,念书的时候少。我们班上考甲等第一的叫李⽟和,年年都是第一。他比我大五六岁,好像已经很成 ![]() 我虽然对正课不 ![]() ![]() 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 ![]() ![]() ![]() ![]() 学习英文,也是从这个小学开始的。当时对我来说,外语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我认为,方块字是天经地义,不用方块字,只弯弯曲曲像蚯蚓爬过的痕迹一样,居然能发出音来,还能有意思,简直是不可思议。越是神秘的东西,便越有 ![]() ![]() ![]() 每次回忆学习英文的情景时,我眼前总有一团零 ![]() 然而时光像流⽔一般飞逝,转瞬三年已过:我小学该毕业了,我要告别这一个美丽的校园了。我十三岁那一年,考上了城里的正谊中学。我本来是想考鼎鼎大名的第中一学的。但是我左衡量,右衡量,总觉得自己这一块料分量不够,还是考与“烂育英”齐名的“破正谊”吧。我上面说到我幼无大志,这又是一个证明。正谊虽“破”风景却美。背靠大明湖,万顷苇绿,十里荷香,不啻人间乐园。然而到了这里,我算是已经越过了童年,不管正谊的学习生活多么美妙,我也只好搁笔,且听下回分解了。 综观我的童年,从一片灰⻩开始,到了正谊算是到达了一片浓绿的境界——我进步了。但这只是从表面上来看,从生活的內容上来看,依然是一片灰⻩。即使到了济南,我的生活也难找出什么有声有⾊的东西。我从来没有什么玩具,自己把细铁条弄成一个圈,再弄个钩一推,就能跑起来,自己就非常⾼兴了。贫困、单调、死板、固执,是我当时生活的写照。接受外面信息,仅凭五官。什么电视机、收录机,连影都没有。我小时连电影也没有看过,其余概可想见了。 今天的儿童有福了。他们有多少花样翻新的玩具呀!他们有多少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呀!他们饿了吃面包,渴了喝这可乐、那可乐,还有牛 ![]() ![]() 今天我把自己的童年尽可能实真地描绘出来,不管还多么不全面,不管怎样挂一漏万,也不管我的笔墨多么拙笨,就是上面写出来的那些,我们今天的儿童读了,不是也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发,从中悟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吗? 1986年6月6⽇ Www.GaOsHOuXS.cC |
上一章 学问人生 下一章 ( → ) |
高手小说网提供季羡林最新小说学问人生未减删章节未减删减全文阅读,学问人生是季羡林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火热版阅读,高手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未减删减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