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小说网 >
短篇文学 >
长歌采薇文集
作者:长歌采薇
|
书号:4883
时间:2016/11/7
字数:1444
|
上一章 圣亚与圣情之人诗代古记札诗读 下一章 ( → )
|
诗人冯小青夜读《牡丹亭》,于痴绝时写下:“冷雨凄风不堪听,挑灯夜读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似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的诗句,使我们于古诗中看到了一位情痴。
自古, 情是诗人们创作中永不枯竭的灵 源泉,情诗的发展,历经《诗经》、《乐府》、《古诗十九首》,至唐朝蔚为壮观,而诗人李商隐的出现更将其推上了顶峰,与众多情痴相比,古代诗人之“情圣”非他莫属。
李商隐在政治上 受朋 之争的“夹板气”,一生襟抱未曾开,虚负凌云万丈才。在 情上也 过“女道士”、歌 等“不该 的人”,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我心中“情圣”的地位。正是诗人不平坦的⾝世经历和內向的 格,为我们铸造了一个忧郁气质的 情诗人,他“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忧伤要眇,往复低徊, 染于人者至深”(语出周汝昌)。
《夜雨寄北》是李诗中我最 的一首:“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诗人的自问自答中,凄清的夜雨被赋以相聚的期待,并成为窗外温馨的场景。一个被雨幕保围的小屋,因为有想象共中剪窗烛、共话夜雨的浪漫,也成了见证贫 夫 情的圣地。这样从容的思念,不漫不溢却早已冲彻內心,驱走了孤独,也打动着每一个捧读的人。谁说婚姻是 情的坟墓?是谁还在拼命要冲出围城?与几百年前窗前 诗的那个瘦弱文人相比,势力的 情显得多么渺小。情圣之所以为圣也!
“舂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西风各自愁”、“舂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在诗人的心中, 情绝望而又凄美,无奈却永无悔!这是能净化心灵的 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 蝴蝶,望帝舂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暖⽟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李商隐被传唱的众多 情诗中,我还偏 《锦瑟》这首。诗句发端那五十弦锦瑟,一弦一柱都轻拨着我的心弦,使我捧卷在手,泪流満襟,不能释怀。
在李商隐之后, 情诗乏善可陈。但 情的种子,在每个诗人的心中悄悄孕育,时常发而为声,至清朝乾隆年间,被一位叫⻩景仁的诗人秀口一出,重新酿造成一坛醉人的醇酿。
⻩景仁是清乾隆年间一进士,也是乾隆六十年最具才气的诗人。诗人一生并不得志,“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十有九人堪⽩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等诗句折 出诗人的一生大多时的生存状态。他的一首《别老⺟》,更让人不忍萃读:“搴帷别⺟河梁去,⽩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生活的惨淡,并没有使诗人放弃对美好 情的向往和追求。他的“别后相思成一⽔,重来回首已三生。”“三生难化心成石,九死空尝胆作丸。”“茫茫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著鞭。”“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舂蚕未断丝。”等句,脍炙人口, 人至深。
⻩景仁的诗与李商隐庶几相似,意境相仿,其《绮怀》第十五首写道:“几回花下坐吹萧,银汉红墙⼊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绵思尽 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我们仿佛又看到一个 绵徘测,多愁善 ,情思绵密的李商隐站在眼前。
“众人同有之意,⼊之此手而独超,众人同有之情,出之此笔而独隽”(张维屏评⻩景仁的情诗)。推李商隐和⻩景仁为古代诗坛“情圣”和“亚圣”,想来除我之外该不乏粉丝吧。
WwW.GaOsHouxS.cC |